矿山孝子——何建民,何建民

 矿山孝子——何建民

 《论语》中记载“百善孝为先”,但俗话说“久病无孝子”。在川煤集团攀煤花山矿工会生产组,有这样一个人,几年来,父母双双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打针、拿药、做饭、端茶送水、给父母洗澡,日复一日,用真情实感,诠释着“百善孝为先”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修改着“久病无孝子”的世态炎凉谬论。他就是有口皆碑的“矿山孝子”——何建民。

 何建民65岁的母亲赵敏章,1986年患上肺气肿病,随后冠心病、胃病、肾炎和类风湿病接踵而至,随着类风湿不断加剧,导致肌肉和关节萎缩,2002年10月卧病在床。今年68岁的父亲何全秋,是花山矿的退休工人,2010年先后患上高血压、脑梗塞和糖尿病,2011年7月,生活不能自理。当何建民面对卧病在床的两位老人,他没有埋怨父母,更没有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仍和两位多病的老人同住在棚户房里,不离不弃,每时每刻尽到一个儿子应尽的责任。他总是对自己说:“父母赋予了我的生命,我将用健康的身体回报他们,这是我应尽的责任和孝心。”

 每天早晨六点半,他在一阵急促的闹铃声中惊醒,来到一墙之隔的父母房间里,打开药箱,将装有胰岛素的针管拿到床边,轻轻叫了一声:“爸爸,给你打针了”,约三分钟,打完针,将针管装好,来到厨房,洗刷炊具,舀了两瓢水在锅里,送上电,又回到父母的房间,给母亲穿衣服、穿裤子,将骨瘦如柴的母亲抱到客厅的椅子上,又去给身体肥胖的父亲穿衣服、穿裤,“爸爸,你站直了,看你的裤腿都扭到后面去了”,何建民一边对父亲说,一边弯下腰给父亲理裤腿,穿完衣裤,将父亲扶到客厅,打开电视,他转身来到厨房,端来一盆热水放在母亲的身边,分别给父母洗完脸后,拉着母亲瘦得只剩一张皮而且关节已萎缩的手,仔细洗着,随后又给父母仔细梳理头发。他端来开水、拿来面包,递到父亲手里,他告诉笔者,打完针20分钟后父亲必须进食,这是按照医生的要求做的。随后又将鸡蛋和牛奶递到母亲手中,一阵忙碌后,他再一次到厨房,将中午父母吃的饭煮在电饭锅里,下班回家做几个菜就可以吃饭了。早晨的一个小时,是他最忙的,除照顾父母外,还要照看上小学的儿子,处理家务事后,匆匆忙忙赶到工会上班,肩负生产组组长的职责。

 2011年,他的母亲先后住院4次,因为无业,也没有医疗保险的她,只能由他和哥哥全额支付9400元医疗费,长期为母亲看病拿药,使并不富裕的家庭举步维艰,何建民考虑到哥嫂无业,做的小本生意只能维持生活,再加上侄儿在上高中,为了让哥哥减轻负担,两人将医疗费平分后,何建民多出了2000多元钱。

 他给父亲洗澡这是常事,为了给父亲锻炼身体,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每个星期两次他扶着父亲,到近1000米的花山矿职工澡堂去洗澡,途中要经过一个上坡和一个很长的下坡,由于他的父亲长期卧病在床,身体肥胖也及其虚弱,在行走时不但要扶着,而且每走一步都是缓慢而费力地向前移动着,走一会还要休息一会,洗一次澡需要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儿子给母亲洗澡,也许多数人闻所未闻,每个星期在家里,他要给母亲洗两次澡、洗一次头,家里经济困难,没有热水器,他只有用锅将水烧热后,倒在盆里,慢慢给母亲洗澡,这是几年来形成的惯例。

 只要一有时间,何建民和两位老人在一起谈谈天,拉拉家常,由于父母长年生病,思想非常消极,也不愿意出门,成天将自己关在家里,有时亲戚、邻居买些水果、补品上家里来看望他们,说一些新鲜事,打发他们难耐的时间。

 何建民94岁的奶奶和从小脑瘫现已60多岁的叔叔,一直住在农村老家的姑姑家,由于老人思想守旧,死后惧怕火化,一直不愿意来城市生活,两年前腿摔骨折,一直躺在床上。思念母亲的何父心里总有一种酸楚感,多年来,每月给老人定时邮寄400元抚养费,给弟弟邮寄200元生活费,唯有以寄钱的方式,尽一份孝心和责任心,现在他的退休工资1670元,每月给他的母亲和弟弟邮寄600元钱从未间断过,剩下的1000多元,勉强能维持生活和开销老伴儿的医药费。

 从小他耳濡目染了父母孝敬老人、与邻和睦相处的传统美德,亲情、友情在他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在父母以孝为先的感召下,他将一颗感恩的心,无私地奉献给父母,他冰清玉洁的孝心,受到矿区职工家属的颂扬,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四川省攀枝花市攀煤花山矿党委宣传部:蒋能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