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常用术语和科技名词汇编,矿山测量

 矿山测量常用术语和科技名词汇编

 一、矿山工程测量

 矿山工程测量—煤矿在地质勘探、设计、建设和生产各阶段所进行的测量、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的总称。

 矿区控制测量—建立矿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测量工作。

 近井点—曾称“定向基点”。为进行工业场地施工测量及联系测量在井口附近设立的控制点。

 联系测量—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工作。

 立井定向—通过立井的平面联系测量。

 几何定向—在立井内悬挂锤线进行的定向测量。包括一井定向和两井定向。

 定向连接点—立井定向时,与投点锤线进行连接测量的测点。

 投点—用锤线或激光束将地面点的位置通过立井传递至定向水平的测量工序。包括“稳定投点”、摆动投点“和”激光投点”。

 定向连接测量—在地面上确定锤线的坐标并同时在井下由锤线坐标确定测量基点的坐标所进行的平面测量工作。

 瞄直法—将足向连接点设置在两锤线的延长线上的定向连接测量方法。

 连接三角形法—以连接点和井筒内两锤线构成三角形进行一井定向的连接测量方法。

 陀螺[经纬仪]定向—用陀螺经纬仪确定定向边方位角的测量。

 逆转点法—用陀螺经纬仪跟踪摆动的指标线,读取到达两逆转点时度盘上读数的陀螺定向方法。

 中天法—固定陀螺经纬仪照准部,观测指标线经过分划板零线的时间及最大摆幅值的陀螺定向方法。

 井下测量—又称“矿井测量”。为指导和监督煤炭资源开发,在井下的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井下平面控制测量—建立井下平面控制系统的测量。包括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测量。

 光电测距导线—用光电测距仪测量边长的导线。

 顶板测点—设置在巷道顶板或巷道永久支护顶部的测点。

 点下对中—在顶板测点下对中经纬仪或照准装置。

 采区测量—为采区的施工和测图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采区联系测量—通过竖直或急倾斜巷道把方向、坐标和高程引测到采区内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矿井工程碎部测量—为绘制大比例尺巷道和硐室图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采煤工作面测量—为填绘采煤工作面动态图和计算产量、损失量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露天矿测量—为指导和监督露天矿的剥离与采矿所进行的测量工作。包括控制测量、爆破工作测量、采场验收测量、线路测量、排土场测量和边帮稳定性监测等。

 采场验收测量—为测量采、剥工作面位置,验收采、剥工作面规格和计算采剥量而定期进行的测量工作。

 边帮稳定性监测—为判断边帮稳定性、研究边帮移动和滑动规律而进行的观测工作。

 立井中心标定—按设计位置将立井中心标定于实地。

 立井十字中线标定—按设计位置及方向将立井十字中线标定于实地。

 立井施工测量—为保证立井竖直度和断面按设计要求施工的测量工作。包括:普通凿井法施工测量和特殊凿井法(冻结法、钻井法、沉井法、注浆法等)施工测量。

 井筒延深测量—保证延深立井中心与原有立井中心一致所进行的测量工作。

 冻结凿井法施工测量—包括冻结孔位置标定,冻结孔测深及测斜,绘制各水平冻结孔偏距图和冻结壁交圈图等。

 钻井凿井法施工测量—包括井斜、井径测量,预制、悬浮下沉井壁测量。

 沉井凿井法施工测量—包括用井壁水平点高程测量法测定井壁的竖直度、确定偏斜方向和偏斜率等。

 注浆凿井法施工测量—包括地面及工作面注浆孔位置标定、钻孔测斜和注浆效果检测等。

 巷道中线标定—将巷道中线的设计方向标定于实地。

 巷道坡度线标定—在巷道侧帮距底板一定高度标定巷道的设计坡度。

 激光指向—用激光指向仪器给定巷道掘进方向和坡度。

 巷道验收测量—丈量巷道进度、检查巷道规格的测量工作。

 贯通测量—保证巷道的两个或多个对向或同向工作面按设计要求贯通而进行的测量工作。

 矿田区域地形图—反映矿田范围内地貌及地物的平面图。

 井田区域地形图—反映井田范围内地貌及地物的平面图。

 矿场平面图—反映工业场地内生产系统、生活设施和地貌的平面图。

 井底车场平面图—反映井底车场巷道、硐室的位置和运输、排水系统的平面图。

 采掘工程平面图--反映采掘工程、地质和测量信息的综合性图纸。

 井上下对照图—反映地面的地物、地貌与井下采掘工程之间对照关系的综合性图纸。

 采剥工程断面图—为计算储量、采剥量和检查台阶技术规格而测绘的采场断面图。

 采剥工程综合平面图—反映露天矿所有台阶采剥工程、地质和测量信息的综合性平面图。

 二、开采沉陷及防治

 开采沉陷—又称“矿山岩层及地表移动”。地下采矿引起岩层移动和地表沉陷的现象和过程。

 垮落带—曾称“冒落带”。由采矿引起的上覆岩层破坏并向采空区垮落的岩层带。

 断裂带—曾称“裂隙带”。垮落带上方的岩层产生断裂或裂缝,但仍保持其原有层状的岩层带。

 变曲带—断裂带上方的岩层产生弯曲下沉的岩层带。

 岩层移动—因采矿引起采空区附近及上覆岩层的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地表移动—因采矿引起的岩层移动波及到地表,使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象和过程。

 地表移动观测站—为获取采矿引起的地表移动规律,在地表设置的测点或装置所构成的观测系统。

 地表移动盆地—又称“地表下沉盆地”。由采矿引起的采空区上方地表移动的范围。

 移动盆地主断面—通过移动盆地内最大下沉点沿煤层倾向或走向的竖直断面。

 临界变形值—曾称“允许变形值”,“危险变形值”。受保护的建(构)筑物不需修理能保持正常使用所允许的地表最大变形值。

 边界角—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的边界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水平线在煤壁一侧的夹角。

 移动角—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地表最外的临界变形点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水平线在煤壁一侧的夹角。

 裂缝角—在充分或接近充分采动条件下,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地表最大的一条裂缝和采空区边界点连线与水平线在煤壁一侧的夹角。

 充分采动角—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在移动盆地主断面上,盆地平底边缘点和采空区边界的连线与煤层底板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最大下沉角—在非充分采动条件下,在移动盆地倾向主断面上,采空区中点和地表最大下沉点在基岩面上投影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在下山方向的夹角。

 超前影响角—在工作面前方开始移动的地表点和工作面位置连线与水平线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最大下沉速度角—地表最大下沉速度点与工作面位置的连线与水平线在采空区一侧的夹角。

 影响传播角—在移动盆地倾向主断面上,按拐点偏移距求得的计算开采边界和地表下沉曲线拐点的连线与水平线在下山方向的夹角。

 拐点偏移距—自下沉曲线拐点按影响传播角作直线与煤层相交,该交点与采空区边界沿煤层方向的距离。

 主要影响半径—在充分采动条件下,自主断面下沉曲线拐点到最大下沉点的距离或由此拐点到移动盆地边界点的距离。

 主要影响角正切—开采深度与主要影响半径之比。

 充分采动—又称“临界9超界开采(1′,.,1&*94#7+′1′,.,1&*+5. ′&1.,〃$)。地表最大下沉值不再随采区尺寸增大而增加的开采状态。

 下沉系数—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地表最大下沉值与开采厚度之比。

 水平移动系数—在充分采动条件下,开采近水平煤层时地表最大水平移动值与地表最大下沉值之比。

 采动系数—衡量在走向和倾向上地表能否达到充分采动程度的系数。在地层和采深一定的条件下,主要决定于采空区尺寸。

 围护带—设计保护煤柱时,在受护对象的外侧增加的一定宽度的安全带。

 抗变形建筑物—采取专门的结构措施从而能抵抗开采沉破坏的建筑物。

 刚性结构措施—增加建筑物刚度以抵抗开采沉陷引起损害的结构措施。

 柔性结构措施—使建筑物能适应开采沉陷引起地基变形的结构措施。

 滑动层—为减少地表水平变形引起的建筑物上部的附加应力,在基础圈梁与基础之间铺设的摩擦系数小的垫层。

 缓冲沟—曾称“补偿沟”。为减轻地表水平变形对建筑物的损害,在建筑物基础周围或一侧开挖的槽沟。

 导水断裂带—曾称“导水裂隙带”。能使水流向采空区的断裂带和垮落带的总称。

 防水煤岩柱—为确保水体下安全采煤而设计的煤层开采上限至水体底部的煤、岩体。

 井筒煤柱开采—采取专门的技术、安全措施,在维持井筒功能的前提下开采井筒煤柱。

 三、矿体几何及矿产资源保护

 储量管理—测定和统计矿产储量动态及开采损失量,以指导、监督合理地开采矿产资源的工作。

 [矿井]三量—矿井开拓煤量、准备煤量和回采煤量的总称,是反映矿井生产准备状况的宏观指标。

 开拓煤量—通向采区的全部开拓巷道均已掘完,并可开始掘进采区准备巷道时所构成的可采煤量。

 准备煤量—在开拓煤量范围内,开采前所必需掘好的巷道全部完成时所构成的可采储量。

 回采煤量—在准备煤量范围内,开采前必需掘好的巷道全部完成时所构成的可采储量。

 动用储量—实际动用的工业储量。是某一时期内采出量和损失量之和。包括“矿井动用储量”和“工作面动用储量”。

 设计损失—全称“设计损失储量”。开采设计允许损失的储量。

 实际损失储量—开采中实际发生的损失储量。包括“矿井实际损失储量”、“采区实际损失储量”和“工作面实际损失储量”。

 采出率—又称“回采率”;曾称“回收率”、“采收率”。采出煤量占动用储量的百分率。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