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农牧超人

“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目录

一、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二)调研区域农网改造升级背景

二、“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带动种养殖业、立体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1.带动种养殖业发展

2.带动立体农业发展

(二)带动村镇加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

1.村镇加工业发展动力充足

2.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有保障

3.全产业链园区建设省时省力省钱

(三)带动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发展

1.充足可靠电力带动电商蓬勃发展

2.“互联网+电商扶贫”助力脱贫奔小康

(四)带动乡村旅游业、民宿经济、美丽乡村发展

1.电力先行,带动旅游业、民宿经济发展

2.美观整齐的电力建设为乡村美景添助力

3.电网建设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三、“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一)农村电网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

(二)新接管供区缺乏管理经验,网架支撑不足

(三)“井井通电”完成后,部分机井使用率不高

(四)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不明,农网改造工程建设不到位

(五)贫困地区发展电商、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等,给农网提出更高要求

四、 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网改造升级的建议

(一)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标准,提升供电可靠性

(二)加强政企合作,合力协同推进农网工程建设

(三)利用“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增强农网智能化水平

(四)做好配套电力服务,确保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五)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为全面总结“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服务农村产业发展的成效经验,推动“三区三州”农村电网更加坚强稳定,促进“三区三州”乡村产业振兴,加快脱贫攻坚,圆梦全面小康,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0年度局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调研计划的通知》(国能发综合[2020]23号)要求,今年以来,中国电力传媒集团对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服务农村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形成此调研报告。

报告分为基本情况、“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和经验、进一步促进的问题和困难、持续提升“三区三州”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水平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四个部分。

一、基本情况

(一)调研背景

按照《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0年度局领导和各部门各单位调研计划的通知》(国能发综合[2020]23号),中国电力传媒集团负责【“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调研任务,调研地点为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三区三州”地区。中国电力传媒集团报纸编辑部联合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记者站成立调研组,以“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为主题,通过现场走访、人员座谈、网络连线、采集文献资料等方式,广泛联系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电网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以及乡镇企业、互联网企业、农村个体经济产业重点电力用户等开展深入调研。

(二)调研区域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背景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脱贫攻坚战向深度贫困进军发出总动员令。近年来,能源电力行业盯住靶心、集中攻势,全力加大“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电网改造升级建设力度,攻克坚中之坚,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用上电、用好电,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2018年10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在国家能源局的组织监管下,电力行业尽锐出战、合力攻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地方电力企业等相继制定实施三年行动计划,新一轮电网建设浪潮在“三区三州”全面铺开。

“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投资不断加大,2018年以来,“三区三州”、抵边村寨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加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投资超过286亿元,集中力量加快突破了深度贫困地区供电能力、网架架构、装备水平、供电质量等薄弱环节,有效补齐了脱贫攻坚的电力基础设施短板;今年,疫情之下,“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目标不改、期限不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电力行业率先按下电网建设“重启键”;毕其功于一役,能源电力人以超人的毅力克服中国最险峻、最高寒地带,冰冻期最长、施工期最短等恶劣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如期啃下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用电难这块“硬骨头”,攻下了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堡垒。

今年6月30日,随着四川阿坝夹壁至马塘110千伏线路工程带电投运,“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如期全面完成。11月23日,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不仅标志着贵州省66个贫困县实现整体脱贫,这也标志着包括“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县在内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

至此,我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卡脖子”、低电压、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99.8%,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的全面完成,意味着“三区三州”进入“大电网”时代,近1900万居民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电灯不亮”“机器不转”成为历史。农网改造升级正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支撑。

二、“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随着农网改造升级的不断推进,“三区三州”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大幅提升,在实现户户通电的同时,实现村村通动力电,鼓起了村民们勤劳致富奔小康的干劲。

充足的电力不仅满足了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还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及电商扶贫、互联网+等精准扶贫产业发展和乡村旅游业、民宿产业、美丽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从“井井通电”解决农民“靠天吃饭”难题,到安全可靠电力助力当地特色种养殖业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发展;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规模化、基地化、集群化、标准化发展,到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提高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水平,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反哺机制;从消费扶贫、电商扶贫,逐渐为“三区三州”搭起产供销储产业链,到贫困户实现“农民—农人—农商”转变的脱贫致富新路径;从农网改造升级促进“三区三州”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到保护自然环境,促进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农村就业难、脱贫难问题,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切的变化,都离不开农网改造升级的持续推进、离不开充足可靠电力的强劲支撑。

(一)带动种养殖业、立体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随着农网改造升级的不断推进,“三区三州”农网供电可靠率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大幅提升,充足的电力不仅满足了农村地区快速发展的用电需求,显著提升基本生产生活供电保障能力,还有效带动了当地特色种养殖业发展,由传统种养殖方法发展为包含育苗中心、日光温室等在内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解决了农村就业难、脱贫难的问题。其中,作为新一轮农网改造重点工程的井井通电,更是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地理环境恶劣的“三区三州”地区,井井通电后,农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现在的旱涝不愁。

1、带动种养殖业发展

充足的电力供应,为种养殖业带来巨大发展动能,机井灌溉是影响种植业发展的关键。针对“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后电力设施条件、普遍服务水平仍不足的问题,藏区电力企业大力实施变压器重过载、低电压、中低压线路安全隐患整改等工程,电压稳了,线路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养殖户用上充足电、种植户实现机井灌溉用电,种植、养殖规模也进一步扩大,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案例1:新疆阿克苏农网改造升级助力水果种植业发展

2018年以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增机井2012个,机井数量共计12758个。阿克苏供电公司实施“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安排项目66项总投资13.06亿元,供电可靠率由99.3726%提升到99.6275%,综合电压合格率由99.465%提升到99.759%,户均配变容量由最低的1.77千伏安/户提升至2.42千伏安/户,惠及人口14.7万户54.96万人,为助推阿克苏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新疆阿克苏地区是闻名遐迩的“冰糖心”苹果主产区,而阿克苏地区“冰糖心”苹果又主要出产在阿克苏温宿县境内的红旗坡农场。2015年以前,因为辖域电网网架结构不完善,电网供电能力不足,温宿县辖域许多机井灌溉用电变压器电压偏低,最低的仅340伏,机井低电压的问题成了制约百姓增收的瓶颈。2015~2019年,国网阿克苏供电公司在温宿县域新建了220千伏变电站1座,总容量360兆千伏安;110千伏变电站4座,总容量200兆伏安;改造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1500余公里,电压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为进一步改善温宿县域配网供电能力,2020年,阿克苏供电公司又投入资金4201.68万元,在温宿县域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160.7千米,更换大容量配电变压器66台,惠及果农5000余户,助果农增收近2亿元。

案例2:青海海南农网改造升级助力养殖产业发展情况

2016~2019年,国网青海海南供电公司在供区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贵德县、兴海县、贵南县、同德县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385项,总投资共计14.07亿元。截至2019年12月30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部竣工投运。改造完成后,海南地区电能质量进一步改善,综合电压合格率由2015年的99.192%提升到99.8220%,基本消除低电压问题,解决了农牧民用户由于低电压无法使用家用电器、农村动力负荷的问题。供电可靠率由99.6985%提升至99.9507%;户均配变容量由1.78千伏安/户提升至2.47千伏安/户;10千伏线路联络率由45.9%提升到67.59%;供电半径由212.09千米缩短到9.91千米,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在海南州共和县元者村,养殖户闹日多杰2016年成立了牛羊养殖合作社,但因当时村里电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很多养殖设备无法使用,年收入只能维持基本日常开销。2019年,国网青海电力“三区三州”电网工程实施后,村里通了动力电,他购买了粉碎机、搅拌机等养殖设备,还新盖了牛棚和羊棚,养殖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仅2019年上半年合作社收入6.33万元。

2、带动立体农业发展

结合“三区三州”特殊地理位置及环境,电力企业推进“光伏+农+牧”“光伏+种植养殖”等农村产业发展新模式,将清洁能源发电与现代农业种植、养殖相结合,并为其提供并网手续办理“一站式”、工程建设“跟踪式”和技术指导“保姆式”服务。同时,将光伏能源产业与种养殖业相结合是一种创新,可以实现资源节约;就传统光伏能源产业而言,安装光伏组件的土地很难另作他用,但“光伏+种植养殖”的模式通过空间的有效规划,最大化利用了土地资源,提升了土地产值。

案例1:青海黄化电网推动“光伏+农+牧”产业发展新模式

2018年以来,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实施“三区三州”电网建设,投资6.44亿元,新建及改造线路2184.12千米,新增变电容量15.2万千伏安,新增配电容量5.42万千伏安,惠及4.05万人。项目建成后,黄南藏族自治州供电可靠率由99.7102%提升到99.8007%,综合电压合格率由99.638%提升到99.856%,户均配变容量由最低的1.3千伏安/户提升至2.3千伏安/户。

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寨家村,四面环山,村民多依靠牛羊养殖为生,生活艰难窘迫。2018年,国网青海电力公司积极配合地方政府推进光伏扶贫产业发展。目前,该公司助推村子引入“光伏+农+牧”的产业发展新模式,把光伏发电和现代化农业种植、畜牧相结合,这种产业模式可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亩产收益。同时,光伏顶羊棚利用光伏发电配置的小型取暖设施,可以实现羊群温暖过夜、过冬,实现“智能光伏+高效畜牧”。据了解,赛家村的2万千伏的光伏电站全容量并网,日均发电量5万千瓦时左右,为667户贫困户年均分红3000元。

案例2:四川凉山农网改造升级助“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发展

2018年至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投入“三区三州”电网建设资金共计28亿元,项目626个。改造完成后,电网结构更加完善、网架更坚强,区域供电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凉山供电公司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9%,户均配变容量提升至2.07千伏安/户。有力推动13个县(市)、592个贫困村、38万余人从“用上电”转向“用好电”,深度贫困地区20.76万户彝族同胞用上优质安全的电能,雷波、甘洛、盐源、木里4县顺利脱贫摘帽。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特尔果乡洛脚俄补村桃花谷享有优越的自然条件,过去却有大片撂荒地,难以带动村民脱贫。如今,当地以田园综合体新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2019年,综合体实现综合经济效益8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达6万元。脱贫致富的新路,让桃花谷旧貌换新颜。

(二)带动村镇加工业、特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发展

电力企业积极实施“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村村通上了动力电,偏远贫困地区基本实现大网电延伸覆盖,农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动力电进村,大功率机电设备广泛运用,强力拉动各类相关产业投资。

1、村镇加工业发展动力足

“三区三州”相关电力企业提前统筹谋划,充分考虑到精准脱贫工作中迅速增长的负荷需求,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户户通电工程建设”,为当地产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电力企业积极完善电网运行管理,通过优化电网运行方式、强化设备运维保障等后续技术保障、物资保障,以充足的电力支撑村镇加工产业发展。

案例1:云南怒江电网服务易地搬迁群众用电、促进扶贫产业发展

云南怒江大峡谷,每年9、10月份草果陆续收获之后,成堆的草果秆被丢弃在地里。那些牛不吃、羊不吃的草果秆,在福贡县匹河乡托坪村扶贫车间,却被做成了草帽、手包、拖鞋……这个扶贫车间所在的匹河乡托坪村异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是一个有163户615人搬迁群众的安置点。从2018年12月底,新居民们陆续迁入,当地驻村工作队通过多种后续帮扶措施,让搬迁群众在这里“稳得住、能致富”。

另外,在福贡县鹿马登乡阿路底易地扶贫搬迁点,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400余平方米的制衣车间内,96台缝纫机整齐排列,40名工人坐在缝纫机前,缝制民族服装……一派繁荣景象的背后,则离不开怒江供电局对这些易地搬迁安置点提供的全方位电力服务。

怒江供电局以“助力怒江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贡献南网力量”为工作总基调,深度推进电力扶贫和“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自2016年以来,福贡县农网改造升级建设累计投资1.21亿元,县内综合电压合格率98.62%,户均配变容量2.03千伏安,两个指标均优于国家目标要求,“两率一户”指标提前达到国家行动计划的建设目标。

案例2:新疆和田电网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助力脱贫致富情况

近年来,南疆四地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展顺利,开到乡间村头的卫星工厂,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产业扶贫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这片广阔土地上。

策勒县位于新疆最南端,是新疆10个未脱贫的深度贫困县之一。今年的任务是14个村、4234人脱贫。亚博依村的逸维服装厂,是在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的牵线下,于2019年与村委会签约成立。在新疆电力有限公司的大力扶持,该制衣厂每年有2.8万套工作服订单,未来还会逐步引入冲锋衣、防寒服、防电弧服等更高附加值的订单。目前,该服装厂解决了村里约40人的就业问题。

与此同时,在策勒乡乌喀迪村, 经新疆电力公司访惠聚工作组招商引资的扶贫帮困企业新疆湘和电力有限公司2019年同期成立,投入资金1000万元,承担了年产砼电杆40000根的生产建设项目。该公司着重对当地农民工进行生产技术培训,使农民工逐步转型成为生产技术型员工,可有效解决当地富余农村劳动力,为策勒县社会稳定和脱贫攻坚作出一定贡献。

为确保扶贫产业发展,在和田地区6个驻村工作点,2018~2020年,新疆和田供电公司共计投资1280.66万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0.2千米,新建及改造低压线路29.675千米,安装配电变压器18台,配变容量为2800千伏安,煤改电用户444户。

2、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有保障

“三区三州”地区特色农产品丰富,但受限于地区经济发展、交通环境、教育水平等多重因素影响,主要为家庭作坊式产业,发展空间十分有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推动产业形态由“小特产”升级为“大产业”,空间布局由“平面分布”转型为“集群发展”。

针对“三区三州”产业模式落后的现状,电网企业切实发挥电力基础保障作用,因地制宜做好贫困地区通电和电力设施改造升级,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水平,变“零星无序产业发展”为“有组织有管理”的有序发展;同时打造“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贫困农户致富,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真正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案例1:云南电网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

云南维西是南方电网公司辖区内唯一的藏区、属“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迪庆州,贫困人口中86%分散居住在高寒山区,扶贫基础条件最差、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是云南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

针对维西网架薄弱、配变及线路重过载等问题,云南电网公司不断加大电网建设力度,重点安排维西县农网改造升级投资,持续开展专项治理。2013年以来,维西供电公司投入3.37亿元开展电网建设;2017~2018年立项投资88万元治理11个低电压台区。通过电网升级改造和低电压治理,维西县的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农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464%,客户平均停电时间减少至39.14小时。目前,维西县已实现贫困村全部通动力电。

云南电网公司致力于将维西县打造成为电力行业扶贫示范县,2016年1月,在维西县注册成立国有独资性质的维西县特色农业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3.3亿元,定点扶贫资金6557万元。

扶贫公司发展以羊肚菌为主的食用菌特色产业,通过建设集菌种繁育、农产品加工、包装、运输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扶贫公司基地,有序推动维西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链的逐步完善,并带动周边农户通过务工增收。目前,全州羊肚菌种植面积3000余亩;今年羊肚菌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当地百姓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案例2:凉山电网助阿吼村走出“山上兴产业、山下建新房”新路

阿吼村原名“阿吼拉达”,彝语意为“山沟深谷”,是一个纯彝族聚居村。全村面积22.38平方公里,有4个村民小组260户9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310人,分散在海拔2500米到3200米的山坳里。

2016年3月,阿吼村被确定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凉山供电公司、喜德县供电公司三级对口扶贫村。在国网爱心基金支持下,四川电力累计投入产业项目资金928万元,2016年9月,成立了西昌电力工程公司丽火现代农业分公司,同年年底丽火公司与阿吼村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从阿吼村流转了279亩土地,建立了国家电网阿吼扶贫产业园,加强与农特产品深加工企业合作,提升农特产品附加值,形成了“阿吼甜百合”“青刺果”等20种绿色农特扶贫产品。

农网改造升级有效解决了阿吼村迅速增长的负荷需求,为当地农村经济、农业发展、脱贫攻坚提供了安全可靠的电力保障。目前阿吼村已于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15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979元,阿吼村也走出了一条“山上兴产业、山下建新房”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如期实现了脱贫攻坚的目标。

3、全产业链园区建设省时省力省钱

在“三区三州”地区,打造涵盖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加工、流通、科技、服务等一体的产业集群,能够有效带动当地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增值收益留在乡村,扩大农村就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贫困户实现持续增收,可有效巩固脱贫成果。

目前,“三区三州”地区充分利用高原及藏区的阳光、水利、土地、林地、人力等资源,整合地区小微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特色产业聚集区,并按照“科研+种养+加工+流通”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三区三州”地区电网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园区所在地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做好产区用电服务,当好发展先行官。?

案例1:新疆巴什杏子产业园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新疆皮山县巴什兰干乡,地处前山区狭沟山谷地带,总面积为137平方公里,总人口4473人。该乡平均海拔2000米,农作物单一,当地虽然盛产杏子,果肉厚、口感独特,但由于交通不便、物流不畅,农民种植杏子的积极性不高。

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巴什兰干乡紧紧围绕本乡优势资源,大力开发杏产业,助力脱贫攻坚。2018年5月,投资近千万元的巴什兰干乡托喀依村杏福产业园启动建设。皮山县供电公司在乡村电网建设累计投资7.76亿元,着重解决城乡低电压、卡脖子、配电容量弱等问题,为助力地方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七八年前我们的杏子大部分都烂在地里,杏子只有晒成杏干才可以出售,一大筐杏子才卖几块钱;如今经过园区加工处理后的杏子1公斤可以卖到5~7元。”谈起现在的生活,阿布拉·尼亚孜无不感慨地说,“我们将杏子交给产业园,园区进行加工保鲜储存后,可以卖到全国各地,自己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这要是在以前,那是想也不敢想的事。”

目前,杏福产业园已建成10座用于储藏鲜果的保鲜库,厂房内用于清洗、分拣、烘干杏子的产品生产线也已投入使用。目前,产业园稳定就业114人,收益达780余万元,人均收入超过1240元。

“电网改造给我们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动力,现代化的种植园、加工厂也建到家门口。下一步,我们计划在发展林果业的同时,扩大养殖业发展范围,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皮山县巴什兰干托喀依村党支部书记米热吾提说。

案例2:甘肃合作供电汇聚园区发展新动能

甘肃甘南合作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总体布局为一区九园,划分为畜产品加工、中藏药研发加工、民族特色用品加工、农林产品生产加工、绿色物流五大产业区和一个综合服务区,集生产加工、产品研发、物流集散、产业展示于一体,是甘南州最大的产业园区。该园区每年可实现工业增加值20亿元以上,利税5亿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5000多个,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年来,其中的门浪滩工业园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优化园区发展环境,随着入驻企业的增多和园区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园区对电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一直以来,园区都为入驻的企业提供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但有些项目因地理位置还需要再投入红线外的电力设施,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门浪滩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相关负责人人员表示,针对这些问题,第一时间跟园区管委会协调对接,组织工作人员定期为工业园区的企业用电设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全力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

为更好地服务园区内的企业用电,助推甘南经济持续发展,在2020年疫情期间,甘肃甘南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用电需求为出发点,为合作市门浪滩工业园区燎原乳业、华羚乳品等5家企业提供业扩投资界面延伸服务,积极开展客户用电业扩报装工作。据统计,仅1月到4月,共完成10千伏高压单电源新装增、减容业务12户,平均接电时长18.52天。

(三)带动农村电子商务、“互联网+”发展

农村电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千方百计解决电力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通过农网改造升级攻坚项目的实施,偏远贫困地区基本实现大网电延伸覆盖,农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动力电的接通,基本生产生活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今年,我国用于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投资将达到216.7亿元,全国农村地区基本实现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稳定的供电,带来的是电商加速进村,过去主要靠进城、赶集购物的农村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迎来了电商的“春天”。

过去,贫困的村民们尽管守着漫山遍野的农产品,却因为销路窄而过着困苦的日子,甚至眼睁睁看着这些“金元宝”烂掉。电商的出现,为他们带来了希望,解决了卖货难的问题。尤其是消费扶贫、电商扶贫等举措的推进,更是逐渐为“三区三州”搭起了产供销储的产业链,为贫困户实现“农民—农人—农商”的转变提供了新路径。通过农网改造升级攻坚项目的实施,“三区三州”基本实现大网电延伸覆盖,农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随着动力电的接通,“三区三州”的生产供电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也打开了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大门。

1、可靠供电、精准服务推动“三区三州”电商蓬勃发展

在四川一个偏远小山村里,村里的杂货店被政府改造成了电商服务站。村里的老百姓一边可以像城里人那样足不出户把生活用品、家电买进村;另一边,通过山沟里这个小小的电商服务站,把自己的土鸡蛋、花椒、生姜等土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电商为贫困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为农民打开了线上销售的渠道,也为农村发展带来了更多新的可能。

今年,全国96.6%的乡镇已经建有快递网点,有26个省(区、市)实现了乡镇快递网点全覆盖,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正在一个个下沉到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加速推进。农村电商降低了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门槛,推动农村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更好更快发展。与此同时,农村电商让城乡资源配置更加通畅,吸引农民工、转业军人、大学生返乡创业。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电商平台都有专门针对“三区三州”的销售渠道。以拼多多和阿里为例,截至2019年底,注册地址为“三区三州”的商家数量达157152家,较上年同比增长540%;年订单总额达47.97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413%。阿里巴巴发布的《“三区三州”电商发展报告(2018)》显示,在“三区三州”209个区县均已在阿里平台发展电商经济。

案例1:甘肃临夏州电网带动电商发展情况

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全面推动电商扶贫工作,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电商支撑体系,优化电商发展环境,积极培育电商平台和网货品牌,有力助推了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临夏州8县市已建成县级农村电商服务中心、9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和346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点;广河县、和政县、永靖县进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范围。

与之相对应的,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累计投资123.64亿元,提前完成“两州一县”(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天祝藏族自治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电网工程。目前,农村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15千伏安,超出目标值0.15千伏安;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38%,超出目标值0.038个百分点;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704%,超出目标值1.804个百分点,农村电网安全水平和抵御事故风险能力持续加强,低电压、卡脖子、重过载等问题显著缓解。

案例2:电力服务促进新疆喀什农产品销售

喀什的莎车县一直以来都是水果、干果的生产重镇。随着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的出现,为新疆瓜果增加了知名度和销售平台。农村电商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拉了网线、通了4G,只是农产品出村的一小步。在莎车的杏子、樱桃、红枣等送到消费者手里,供电公司介入到产品的生产、储运和销售电力保障等各个环节。

莎车供电公司积极对接,对电商业务、用电情况摸底调查,建立电商信息服务档案,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报装手续,提速业扩服务;实行党员“网格化”服务,组织党员服务队定期上门走访,了解用户用电需求,为电商提供生产经营用电运行情况分析和技术指导,义务对线路、设备进行“体检”,消除用电安全隐患和设备缺陷。同时,为电商安装“网上国网”App,开通线上办理电费缴纳、账单查询、故障报修等用电服务;建立电商服务微信群,及时发布区域检修停电计划和电力服务相关政策。

2、“互联网+电商扶贫” 为贫困户带来脱贫生机

8月8日,国资委携手国家电网公司等8家央企,开展“三区三州”电商扶贫日活动,5小时带货1129.74万元。“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的不断推进和完工,为贫困村开展电商扶贫提供了动力支撑。与此同时,供电企业通过消费扶贫、电商培训、组建公司等方式,为贫困村建起了脱贫产业、为贫困户带去了脱贫生机。

案例1:电商扶贫促云南迪庆州农产品销售

云南迪庆州与淘宝、京东等电商合作,以“互联网+高原特色农业”模式促进特色农产品实现电子商务平台销售。迪庆州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目前已建成规范化、标准化葡萄、青稞、中药材、油橄榄、玛咖等特色种植基地125万亩,一批精品农业庄园、标准化农业示范园和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初具规模,全州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34家。

与之相对应的,云南电网3年来累计完成“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10.18亿元,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19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268千米。目前,怒江、迪庆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分别达到99.73%、99.77%,为“三区三州”地区脱贫攻坚以及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电力支撑。

在云南迪庆州,云南电网探索“内外联动+产销对接”消费扶贫模式,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该公司通过多渠道累计实现扶贫产品消费突破3000万元。其中,与所属各单位签订扶贫责任书,采购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达2210万元;指导各基层工会每年在福利采购中,优先购买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超490万元;通过微店、淘宝、实体店等平台,线上线下销售额近230万元;实现11个维西农特产品上线“南网商城”,成为商城扶贫专区供货商,销售额达320万元。

案例2:电商扶贫促四川藏区农产品销售

国网四川电力积极探索消费扶贫、电商扶贫方式,在马边县、喜德县分别成立扶贫农业公司,将农特产品加盟入驻“惠农帮”“爱如电”等电商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重点消纳定点帮扶对象产出的农副产品,打造了“丽火”和“彝兴”两个扶贫特色品牌,累计产值达947万元,带动200余户贫困户增收。

2019年,该公司举办两次消费扶贫现场推介活动,销售金额达200余万元。自开展定点扶贫工作以来,该公司累计完成扶贫产品采购金额860万元,惠及贫困村123个,帮助定点帮扶村持续稳定增收;推广应用“慧农帮”App,组织扶贫产品进食堂、进工会,累计完成消费扶贫1236万元,有效解决贫困户增产不增收问题,老乡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了。

(四)带动乡村旅游业、民宿经济、美丽乡村发展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80%以上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区,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与此同时,“三区三州”地区自然人文景观和旅游资源富集,推进“三区三州”产业转型升级、脱贫攻坚,发展旅游业是重要手段之一。

旅游发展,电力先行。电力作为基础设施,是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必备项。千方百计解决“三区三州”用电问题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基础,更是“三区三州”、抵边村寨等深度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1、充足稳定的电力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大多拥有瑰丽壮阔的自然景观以及特色浓郁的人文风貌,发展“三区三州”旅游产业可以让秀丽的风光转化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由此,电网建设和改造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充足电力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

2020年6月30日,于2018年启动实施的“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任务如期完成,“三区三州”基本实现了稳定可靠的供电服务全覆盖,供电能力和服务水平获得明显提升。随着农网改造升级的推进,供电服务水平也获得明显提升,动力电进村、电压稳定、供电可靠性提升,充足电力为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提供优质高效、稳定可靠的支撑保障。

案例:四川甘孜州丹巴藏寨借力农网改造发展旅游情况

四川甘孜州丹巴藏寨,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丹巴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丰厚的人文底蕴,让其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丹巴县中路乡作为嘉绒文化汇聚的地方,现存古碉88座,藏房469座,它凭借自己独特的魅力,成为游客心中的旅游胜地。2018年,甘孜州启动“大渡河流域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丹巴乘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的东风,在电力的助推下展现出蓬勃发展的生机。2019年5月,丹巴县中路乡成功举办了“山地旅游节”“2019嘉绒藏族风情选美大赛”等活动,吸引了上万名中外游客。

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对丹巴县进行了多次电网改造。2014年,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对涉及中路乡片区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架设10千伏线路43.7千米,低压线路233千米,新增和改造配变156台,投资3718.52万元,受益群众达1.8万余人。2019年4月,国网甘孜供电公司对中路乡5个行政村15台公变和低压线路进行更换。目前,中路乡5个行政村479户户均配变容量达到3.9千伏安,民宿接待户均配变容量达到了10千伏安。

中路乡乡长文健康说:“要致富,水、电、路是基础。电好了,村民办民宿的信心足了。优质高效、稳定可靠的电力供应,游客再也不用担心停电,没有了投诉,能更好地留住游客。”

10年间,中路乡从最初的仅有2家民宿接待增加到85家,年均创收高达700万。在2019四川甘孜山地旅游节期间,中路乡共接待游客12000人次,日均创收达34万。

2、美观整齐的电力建设为乡村美景添助力

农网改造升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电力充足稳定,同时也表现在电力线路和设施的走向设计美观整齐,为乡村美景添助力。

近年来,电网不断升级改造,自然村的高低压线路得到了全面建设和升级,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村镇经济随之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电网升级,动力升级,幸福升级。村民们用上了放心电、满意电,百姓因电而乐、因电而富,乡村因电而变、因电而兴。

甘南电网位于甘肃南部电网末端。甘南藏区涉及“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电网工程共计74项,总投资4.66亿元。共计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9座,架设配电线路1540余公里,安装配变624台,新増10千伏配变容量 31.34万千伏安,所有工程均于2019年9月竣工,工程比预安排计划提前3个月竣工。

通过大规模的建设改造,甘南电网供电能力不断增强,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高,大电网延伸范围内“户户通电”率达到100%、三相动力入村覆盖率100%,供电可靠率由2017年的99.60%提升至2020年的99.83%;电压合格率由99.21%提升至99.68%;户均配变容量由1.34提升至2.41千伏安。受益农网改造工程,甘肃甘南州193个自然村8623户农牧民群众用上了放心电。

案例:甘南州牙扎新村电网建设注意美化铺设情况

牙扎新村位于甘南州临潭县八角镇,是政府异地扶贫搬迁项目。2016年,牙扎村175户村民全部下山搬进该新村。新村依托广阔的草山和林地资源,结合当地大景区建设,发展起了乡村旅游。

“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的实施,解决了深度贫困地区供电“最后1公里”问题。受益于农网改造工程,位于甘肃电网末端的甘南州193个自然村8623户农牧民群众用上了放心电。近年来,随着电网改造不断推进,临潭县3镇16乡各自然村的高低压线路得到了全面建设和升级,牙扎村随之快速发展。2020年,甘南供电公司投资55.498万元,再为牙扎新村新建高压线路0.53千米、低压线路1.395千米,新建200千伏安配变1台,安装电能表箱45个。

农网改造升级对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表现在电力充足稳定,同时也表现在电力线路和设施的走向设计美观整齐,为乡村美景添助力。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着大量游客,电网的建设也做到了尽量不干扰自然风景的美丽。由于牙扎新村是新建的村庄,电网建设过程中就注意到了线路设备的美化铺设。远远望去,牙扎新村房前屋后没有密密麻麻的“蜘蛛网”,取而代之的是整齐的“四线谱”,电线杆也更加规范隐蔽,供电质量也随之提高。

3、电网建设注重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西藏拥有着独特的高原壮美景观,旅游资源丰富。电网建设改造除了为当地提供充足电力助力经济发展之外,在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

青藏、川藏、藏中联网工程3条“电力天路”,是世界电力工程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海拔高、跨度大、施工难度复杂的电网建设工程。“电力天路”建设过程中,多次因保护途径的旅游景点而改道架线,同时,在本就艰险的施工环境中,改道架线无疑更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强度。在这里保护自然风光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不仅保护旅游资源,还有践行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理念的责任与担当。

西藏“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是“十三五”电网建设投资规模和建设规模最大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总投资99.58亿元,约占全国“三区三州”电网建设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共214个子项目,包括33个扶贫易地搬迁点、901个极高海拔搬迁点、624个边境小康村、255个抵边村及其他各级电网建设和电源接入电网工程建设,涉及69县350乡(镇)4860村,惠及西藏深度贫困地区23万户67.2万人。

案例:藏中联网保护“72道拐”景点改架线路情况

2018年,在藏中联网建设过程中,横断山脉最大的天险业拉山有一处著名景点——“72道拐”,险峻惊绝,是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为了不破坏“72道拐”,留住318国道最美的风景,藏中联网工程在海拔4658米的业拉山垭口进行了改线。线路先沿着海拔5100米的业拉山顶前行,然后在2公里的水平距离内陡降1300米,飞过怒江天险后,又迅速爬升至海拔4400多米的山顶,在跨越怒江的地方画了一个大大的“V”字。

为了圆满完成藏中联网工程建设中最艰险的任务,电网建设者用两个多月时间在业拉山的绝壁上打造另一个独特的“风景”——由33354根钢管、266827个扣件组成,总长2.8千米,最大坡度70度,垂直落差600多米,共9658级台阶的怒江天梯。

此外,藏中联网工程为了米堆冰川不被电网“骚扰”,把最好的风景留给后人,将电力线路架设在高出318国道海拔400多米的陡峭悬崖上。这也是电网建设最大可能保护自然风光的生动实践。

三、“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带动农村产业发展存在的短板

调研发现,“三区三州”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极大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但因其地理环境复杂、用电需求激增、农村电网基础薄弱等原因,在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具体如下:

(一)农村电网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突出

“三区三州”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地形多以高海拔高原、山地为主,气候寒冷,农网工程施工难度较大,再加上部分区域农网基础薄弱,已经实施农网改造的地区,部分村社改造标准较低,不能适应当今发展需要。另外,部分地区因村民居住分散,局部地区供电半径长、供电能力不足、电压质量低、频繁停电等问题仍然存在,配电网水平距离“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相当差距。

(二)新接管的供区缺乏管理经验,网架支撑不足

在“三区三州”农网改造过程中,有部分地区为新接管的控股县公司、小水电供区以及村社集体资产数量较多,因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混乱,缺乏科学管理经验,使得部分农网存在电网网架支撑不足、农村配网薄弱问题。

(三)“井井通电”完成后,部分机井使用率不高

“井井通电”工程结束后,少数大棚种植仍使用小机井,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一是部分地区线路运维缺失,存在变压器丢失和线路、设备损坏问题,故障多发造成使用不便。二是部分地区机井通电覆盖范围不完全,没有及时通电,出现了机井闲置的情况。此外,机井建设时的相关电力设施标准和现在存在差异,接电工程遇到阻力。三是个别用户在表后线投资上有困难或疑虑,导致部分电力设备闲置,影响有效投资充分发挥效益。

(四)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不明,农网改造工程建设不到位

近年来,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三区三州”地区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脱贫攻坚进程较快。但部分地区发展规划落后于实际发展水平,导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完成不久后出现容量不足的情况,造成部分地区用电紧张。也有一些地区农网改造工程重复建设,配备超出实际容量应用需求的变压器,导致资金和电力资源出现浪费。

(五)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农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等,给农网提出更高要求

调研发现,目前“三区三州”的农村电商大部分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即生产+仓储+运输+销售,除了阿里等大型电商企业覆盖的区域,其余地区基本停留在种养殖生产环节,农网改造升级的成效还未完全释放。未来,随着“三区三州”电商的发展,种植、养殖电气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冷链仓储需求的提高以及物流产业园区等特色产业集群的出现,势必会对农网的供电可靠性以及普遍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农网改造升级的建议

当前,“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还处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最后总攻阶段,尽管“用上电”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但在“用好电”上仍需有不少工作,要持续提升农网的可靠性、智能化水平,努力提高“三区三州”的“获得电力”水平。

(一)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标准,提升供电可靠性

未来需要继续提高农网升级改造标准,除了有效解决农网供电“卡脖子”、低电压、供电可靠性差等突出问题,标准应向发达地区农网整体水平看齐。建议开展配网三年整治提升行动计划,以提升供电可靠性为主线,加强网架结构建设,提高10千伏互联率;努力减少停电影响范围,提升供电可靠率指标,实现配电网结构好、设备好,打造可靠性高、经济高效的现代化配电网。

(二)加强政企合作,合力协同推进农网工程建设

电力企业需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加强沟通,做好规划衔接,及时将地方产业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相结合,以便做好农网改造升级计划实施。开展联合排查,确认“井井通电”工程中各项需求,并对个别大棚的小机井开展用电检查,对发现的隐患缺陷同步报送至当地政府,共同督促其进行整改。

(三)利用“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技术,增强农网智能化水平

智能化是未来农网改造的方向,通过与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的结合,更好地服务于未来农村发展。如努力实现农村电网可观可测可控能力,确保电商供电更加稳定、可靠;大数据分析“互联网+”技术应用分析电商全产业链用电峰谷、缺陷,提供针对性建议;加强种植、养殖企业信息管理,实时更新用电动态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产业发展规模,精准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确保满足当地种植、养殖业发展用电需求。

(四)做好配套电力服务,确保国家惠民利民政策发挥最大效益

应建立常态联动沟通机制,做到用电需求、问题随时告知随时解决,及时解决农业生产各类用电需求;加大走访及宣传力度,提升机井使用率;用电集中时间,实施农业错峰电价,引导客户错峰用电,合理调配负荷;农村电气化水平提升,做好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服务,助力贫困户脱贫;加大安全巡查,整改私拉乱接等安全用电隐患;建立电网运行、服务问题清单库,对照问题清单库逐步解决突出问题;统筹配网跳闸率、优质服务投诉率等指标改善,提升客户服务水平。

(五)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充分考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有助于“三区三州”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并提升脱贫质量,形成巩固提升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互支撑的良性互动格局。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