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危险性评价“诺模图”预防伤亡事故,诺模图

一般地讲,我们都可以根据伤亡事故的统计指标评价系统的危险性。但是,这种评价属于对过去的安全状态的评价。安全工作最关心的是在事故出现之前预测到发生伤亡事故的危险性。应用危险性评价“诺模图”正是为了减少危害,使危险性最小。如果在早期设计阶段不能根除危害,则通过这种评价,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危险程度,先行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危害的可能性。
评价方法:以被评价的环境与某些作为参考的环境之对比为基础,采取“打分”的办法。指定各种自变量的分数,最后根据总的危险分数来评价其危险性。
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二是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三是事故一旦发生时可能产生的后果(C)。前两者看作是危险概率,后者则是相当于危险严重度。用下列公式来表达危险性:
危险性=L×E×C
一、可能性因素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与它们实际发生的数学概率相关联的。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在考虑危险性时,根本不能认为发生事故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也就不存在概率为0的情况。我们只能说在某种环境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极小。其概率紧密地趋近于0以致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以实际不可能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规定其可能性分数为0.1。
然而,实际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安全工作中并没有多少意义。在生产环境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它从完全出乎意料而不可预测但是有极小可能性的事件,直到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的事件。我们规定前面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分数为1,而后者的可能性分数为10。对于处在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也指定了中间值。例如,把能够发生的情况规定可能性分数为6,不常见但仍然相当可能的情况指定为3,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数值。于是,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分数值与实际现场环境对照,便可得出实际可能性。参见表l:



二、暴露于危险环境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受到伤害的可能性越大,相应的危险性越大。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被指定分数值为10,规定每年仅出现几次的相当稀少的分数为1。以这两种情况为参考点规定中间情况的分数值。例如,每周一次或仅仅偶尔的情况指定分数值为3。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与表中情况对照便可得出分数值。参见表2。
三、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事故或危险事件造成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在很大的范围内变化,以伤亡事故来说,可以从轻微伤害直到多人死亡的悲剧结果。对于这样广阔的变化范围,规定分数值为1-100。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值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把造成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规定分数值为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在两个参考点之间内插指定中间值,若结合现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就可得出分数值。参见表3:



四、危险分数
根据式中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环境的危险分数为上述三个因素的分数之积。这是很容易计算出来的。关键在于确定评价标准。
根据经验,危险分数在20以下的环境被认为是低危险性的,一般说来可以被人们接受;危险分数在70-160的情况下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马上采取措施整改;危险分数在160-320的环境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的环境。320分以上的高分数表示环境异常危险,应立即停止作业,直到环境得到改善时为止,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则应该永远停止工作。参见表4。
五、应用实例
根据诺模图评价原理,齐齐哈尔市第四建筑工程公司在承建榆树屯炼油厂工程的燃油锅炉房工程中,进行了危险性分析论证。该项工程位置的西侧八米处有一座液化气站,存储量为六十吨,并且每天进行充装,散发出大量的液化气体,属于易燃易爆区域,而我们的施工区域正是易燃易爆区域,一旦可燃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将会造成特大火灾爆炸伤亡事故。于是,我们运用危险性评价“诺模图”(L, E, C公式)测出施工危险性程度。即:我们的施工环境按表L对照,事故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是相当有可能,分数值为6,按表E对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是逐日暴露,分数值为6,按表C对照,可能产生的结果,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将会造成数人死亡事故,其分数值为40。经过公式计算,评价危险性分数得1440分,而危险分数表表明大于320分就是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此现场评价结果属于极高度危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通过进行危险性评价测出施工现场的危险程度,说服了甲方,又经过市公安机关的检查、裁决:要施工必须先搬迁液化气站,不搬迁液化气站就不准施工,最后还是把液化气站搬迁后才进行施工,避免了一场极可能发生的灾难性事故。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