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证时代来临!三部委发文明确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全覆盖,胡瑞忠

时政要闻
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国家标准委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应急管理部、国家能源局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

指南明确了近三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重点任务,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五个子体系。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发展氢能产业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绿证时代来临!三部委发文明确可再生能源绿证核发全覆盖

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以及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指出,进一步健全完善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以下简称绿证)制度,明确绿证适用范围,规范绿证核发,健全绿证交易,扩大绿电消费,完善绿证应用,实现绿证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覆盖。

通知明确,绿证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

      碳排放数据造假触犯刑法,可获刑五到十年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3年8月15日即首个全国生态日起施行。

其中,第十条指出: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温室气体排放检验检测、排放报告编制或者核查等职责的中介组织的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
      日前,国家能源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同比增长98.3%,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电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约2小时。

专家观点
      胡瑞忠:锚定“双碳”目标 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产业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世界主要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之一,减少人为二氧化碳排放是其治理体系的核心。”在8月7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科技智库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胡瑞忠以《低碳能源金属矿产研究展望》为题,阐述了低碳能源金属矿产的基本情况、急需解决的关键科技问题和预期重要突破。

胡瑞忠表示,发展低碳清洁能源产业,做好低碳清洁能源对高碳化石能源的逐步替代势在必行。此外,当下和未来矿产资源勘查的主体将由地表向覆盖区和地球深部发展,发现矿的难度激增。因此,急需科技攻关,解决低碳能源金属矿产如何成、去哪找、怎么找、怎样用等关键科技问题。

徐春明:实现“双碳”目标 能源结构调整是根本

7月27日,《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3清洁能源科技资本论坛”在京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春明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重要前提是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带来能量的消耗,这是一个刚性关系。双控一定要科学,这也是为何我国逐渐从能耗双控过渡到碳排放双控的原因。

“长远来看,实现‘双碳’目标,能源结构的调整是根本。”徐春明表示,在能源消耗不可避免的情况下,节能减排是第一选择,“我们可以尽可能地使用低碳、少碳甚至无碳的能源。” 郭剑波: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加强创新和推广应用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替代常规机组发电,将给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三大挑战。”中国电科院名誉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剑波在首届“稷下电气论坛”发言指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郭剑波认为,新能源替代常规机组发电,将给新型电力系统带来的三大挑战——新能源资源具有随机性、波动性、低密度、分散性,使其发电出力时空分布极度不均衡且“高装机、低电量”,带来充裕性挑战;新能源发电设备具有低抗扰、弱支撑性,输出快速可控与能力受限矛盾突出;新能源对能源转型和环境高贡献与对充裕安全低贡献的矛盾,需协调多个利益主体责权利平衡安全—经济—环境关系,带来体制机制挑战。

聚焦地市
     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

    为扎实有序开展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组织有关机构,充分调研我省主要产业节能降碳、绿色低碳转型、减污协同增效、资源循环利用、碳汇、碳金融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标准现状及标准化需求,形成了《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2023—2030 年)》(以下简称规划与线路图)。 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按照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重点任务的要求,基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顶层设计,结合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标准的需求,将标准体系划分为“0 基础与管理”“1 碳减排与协同降碳”“2 碳清除”“3 市场化机制”四个标准子体系。
 

广东省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总框架图

突破!中国石油产出我国首桶“零碳原油”

8月4日,吉林油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光热系统正式并网运行,标志着亚洲最大陆上采油平台集群零碳示范区建成投运。中国第一桶“零碳原油”在此诞生,这是绿色油田生态开发建设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据悉,吉林油田通过建设风光发电、储能替代网电,实现新立采油厂Ⅲ区块100%绿电替代;通过地热、光热、空气源热部分替代天然气加热,实现区块部分热力清洁替代,年可替代天然气60万立方米;此外消耗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则通过二氧化碳注入驱油和埋碳,实现剩余碳排放中和。区块真正实现了零碳生产。

   《重庆储备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评审

7月26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在重庆市组织召开了评审会,来自北京汇智绿色资源研究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等单位的5名专家对西北调研查研究院和重庆市蛮寨林业公司共同编制的《重庆储备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进行评审。

与会专家听取了编制单位的汇报,审阅了项目文本及相关材料,经质询、答疑、讨论后认为,《方法学》内容齐全,方法科学,符合《重庆市“碳惠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规定,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纵观国际

     全球月均温首次升温超1.5℃,突破危险临界点

据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C3S)本周发布的正式报告,今年7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月份。全球平均气温较1850年至1990年的7月平均温度相比,升温超过1.5℃。这是全球月均温首次升温超过1.5℃。

1.5℃的温度阈值被科学家们认为是地球温度的一个关键临界点,超过这个阈值,极端高温、洪水、干旱、野火等灾害将变得比现有认知下的情况更加不利于人类生存。

当地时间2023年7月23日,伊拉克巴格达,气温飙升,一名男子在雾化器前淋水解暑。视觉中国 资料图

法国致力建设欧洲“电池谷”

法国政府日前表示,欧盟已批准一项15亿欧元补贴,用于支持在法国北部的敦刻尔克新建一座电池工厂,预计该工厂将于2026年开始生产电动汽车电池。此前,法国北部地区还宣布了多个电动汽车电池项目,法国媒体评论说,法国北部正致力建设欧洲的“电池谷”。

近年来,法国将电动汽车产业视为推动绿色转型和再工业化的战略产业之一,推出多项举措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法国出台“法国2030”投资计划,其中一项目标是,要在2030年前实现每年生产200万辆电动汽车。去年,法国政府进一步明确要为该目标投资36亿欧元,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法国《巴黎人报》指出,法国正计划在本土建立一个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体系。

德国通过新版国家氢能战略

德国政府7月26日通过新版《国家氢能战略》。该战略称,到2030年德国在氢能技术的领先地位将进一步提升,产品供应将覆盖从生产(如电解槽)到各类应用(如燃料电池技术)的氢能技术全价值链。

文件指出,预计到2030年,德国的氢能需求量将达到130太瓦时(TWh),其中50%到70%需要进口,德国政府正在制订相关进口战略。此外,德国还计划大幅提升国内电解氢能力,计划到2030年将国内电解氢能力的目标提高一倍,从5吉瓦(GW)提高到至少10吉瓦(GW)。德国还将建立高效的氢能基础设施,计划在2027/2028年前改造和新建超过1800公里的氢气管道。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