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行业下半年投资趋势:土壤修复、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潜力广,广1

1、2016上半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6.34%

(1) 新三板企业保持高增长

截至2016年6月15日,新三板环保企业从164家增长到245家,涨幅达46.34%,继续保持高增长。

(2) 2016年上半年总成交额超过2015年全年成交额

2015年全年成交额为58.19亿元,而2016年仅上半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总成交额已达63.49亿元,增长迅速

2、看好土壤修复和水处理

2.1 三大十条落地,水土十条开始发挥强大的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史上最严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同时,除了早期发布的“大气十条”,2015年发布“水十条”及其配套政策,2016年发布的“土十条”正开始发挥强大的推动力量。

(1)土十条: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水十条: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换行]

1、2016上半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数量同比增长46.34%

(1) 新三板企业保持高增长

截至2016年6月15日,新三板环保企业从164家增长到245家,涨幅达46.34%,继续保持高增长。

(2) 2016年上半年总成交额超过2015年全年成交额

2015年全年成交额为58.19亿元,而2016年仅上半年新三板环保企业总成交额已达63.49亿元,增长迅速

2、看好土壤修复和水处理

2.1 三大十条落地,水土十条开始发挥强大的推动力量

长期以来,中国环保部门的处罚力度、执法手段都相当有限,难以震慑日益猖獗的环境违法行为。2015年,史上最严新《环境保护法》,提供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执法利器。同时,除了早期发布的“大气十条”,2015年发布“水十条”及其配套政策,2016年发布的“土十条”正开始发挥强大的推动力量。

(1)土十条: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2)水十条: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高于93%。

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III类比例总体为95%左右。

[换行]

2.2 关注导入期的土壤修复和成长期水处理市场

在环保政策力度的基础上,同时考虑环保行业各个方向所处的生命周期状态,筛选出两类具有高增长性的细分领域:一、政策力度强劲,且处于导入期的细分领域;二、政策持续加码,处于成长期的细分领域。在政策和生命周期两个维度结合下,推荐关注两个环保细分领域,这两个领域以更大的政策力度、更大的市场空间和行业增长率脱颖而出。

(1)土壤修复:土壤修复处在需求即将爆发的导入期。在接二连三的土壤污染重大事件的推动下,2016年5月底发布的“土十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这将对整个土壤污染处理领域起到一个强大的推进作用,激发千亿市场。

(2)水处理:水处理处在快速增长的成长期。2015年水十条发布之后,各地方政府在2015年和2016年纷纷推出配套的政策措施,十三五期间全国的水处理市场将达到1.9万亿。

3、土壤污染现状触目惊心,土壤修复迫在眉睫

3.1 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三个维度激发土壤修复

天津8.12大爆炸,常外毒地事件等等重大土壤污染事件爆发,土壤修复迫在眉睫。一些公共事件对人们的伤害是不可逆的,其后果超过了土壤污染的伤害。这种伤害使土壤污染被置于一个更重要的地位。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农药和有机污染物等多种类型。

2014年4月出台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全国土壤总超标率达16.1%,其中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最高,为19.4%,林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0%,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未利用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1.4%。

[换行]

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 。镉元素占总比例最高。

政策与商业模式两者决定了土壤修复的资金来源问题。同时,政策与修复技术决定了土壤修复的执行力度。而商业模式与修复技术的交互决定了土壤修复细分市场的潜在空间。

3.2 土十条发布,各地方土壤治理政策频出

土壤污染来源包括农药、污水以及垃圾等固废。持续而密集的政策发布体现了国家对水土与固废治理产业的支持,不断收紧的排放标准增加环保设施的新建和改造需求,环保行业新型商业模式的推广等等,这些都必将对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换行]

“十三五”针对环保方面也有新的目标,其中在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整治部分逐渐成熟后,政府开始着力对土壤污染进行详尽的规划,也为日后国内的土壤污染整治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

随着“十三五”的环保规划的目标推出,全国许多省市都纷纷出台新的针对土壤污染政策,扩展了土壤整治的规模和市场,大力推动了环保事业的发展。

3.3 土壤修复技术发展趋势

从2000、2004和2008年连续3届土壤污染与修复国际会议主题与交流情况来看,土壤修复技术将朝原位修复、绿色修复和综合决策的方向发展。

传统土壤修复技术高耗能且容易形成二次污染,我国目前主要以化学修复、物理修复等异位修复技术为主。由于这些技术过于传统,缺点也很大。为此,业界开始探索生物、植物类修复等原位修复技术。以下这些技术是未来土壤修复的主要趋势:

a 原位技术。

原位技术是大势所趋。据美国数据统计,其2002年至2005年的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中,使用原位修复技术的占所有污染源修复项目的60%,且这一比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原位技术与异位技术的区别在于是否将土壤转移到其他场所进行处理。从长远来看,原位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是大势所趋,在城市场地修复中尤其如此。异位技术的缺陷在于运输阶段成本较高且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b 绿色修复技术。

利用太阳能和自然植物资源的植物修复、土壤中高效专性微生物资源的微生物修复、土壤中不同营养层食物网的动物修复、基于监测的综合土壤生态功能的自然修复,将是21世纪土壤环境修复科学技术研发的主要方向。

总的来说,目前行业内比较推崇原位与生物技术的双重结合,原位生物修复技术指在污染的原地点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以达到土壤修复的双管齐下的最佳效果。

[换行]

3.4 PPP模式促进土壤修复商业模式逐渐完善

土壤污染修复的市场很大,而且国家也很支持这项环保事业。但是,目前仍然缺乏清晰的商业模式。我国土壤修复示范项目多数采取政府采购土壤修复服务的模式,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地方政府,简单地说,就是主要靠政府投入。此外,还有一些土壤修复是与地产开发商合作进行。

要推进土壤污染修复,应积极地探索合适的商业模式。目前,在推动PPP的大背景下,PPP模式可以鼓励更多资本进入。政府和企业都有出资,且全程参与,双方合作的时间更长,信息也更对称。

PPP模式2016年市场将大面积开花。通过参与PPP项目的形式,增强公司的项目承做能力。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各地陆续公布和推介的PPP项目超过4000个,总投资达到5万亿元。

3.5土壤修复市场破千亿,规模空前巨大

3.5.1 国外市场规模:土壤修复占环保投入20%

土壤污染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美国将环境治理投资分为水、空气、土壤、社区生态系统、环境管理等五大项,其中土壤分项所占投资比例始终保持在环境保护整体投资的20%左右,是仅次于水分项的第二大项。美国环保部将土壤分项分为土壤修复、土壤保护和科研支出三个分项。在美国,土壤修复以工业场地修复为主,统计显示,2009年美国土壤修复投资规模高达44亿美元,占土壤环保投入资金的93%。

[换行]

农村污水排放量大但处理率低成为农村污水治理的主要矛盾。2006年到2014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从43.8%逐步上升到90%,已趋饱和状态,污水处理设施大规模新建已接近尾声;而农村的污水处理率至2014年仅为5%左右,不仅远远低于城市污水,而且增速缓慢,未来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4.2.2 2016-2020年农村污水市场潜在总规模268亿

根据“水十条”的规划,到2020年,我国要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目前国内建制村共有60万个,因此我们预计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率将至27%,较2014年提高22个百分点。若2016-2020年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单价保持不变,运营费用为0.8元/吨,我们测算2016-2020年农村污水处理市场总规模约268亿元。

4.2.3 农村污水治理成为政府工作重点方向

政策方面:农村污水治理逐渐成为政府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方向,自2015年以来,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日益受到中央的重视,在国务院出台的《水污染行动防治计划》中,特别指出要“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元,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

[换行]

3.5.2 国内市场预期:2020年达到2100亿元

在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所占环保产业的市场份额高达20%以上,而我国土壤修复产业才刚刚起步,具有资质的处理企业几乎为零,产业规模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的土壤污染治理仍在起步阶段。假设在“十三五”期间,工业场地、农业耕地和矿山的修复比例分别为7%、3%和5%,则对应的总投资额应超过数万亿元。

未来五年土壤修复市场将会全面启动,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在2014年实际调查面积的63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就达320个,约548万公顷。除此之外,我国至少还有近3000万公顷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500万公顷土地受石油污染,200万公顷土地受矿区污染,5万公顷土地受固体废弃堆放污染。

在“土十条”的推动下,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远超大气污染治理和污水处理市场,接近10万亿元存量市场规模,突破2000亿元有效市场规模。在10万亿存量市场中,耕地领域将获得8.45万亿元市场,工业污染场地约为0.44万亿元市场,矿区则为0.25万亿元市场。

而今明两年将有多个土壤污染防治政策出台,并预计2020年土壤修复市场规模将达到2100亿元。其中在2100亿元有效市场中,耕地市场将有1000亿元,工业污染场地约为748亿元,矿区约为390亿元。

[换行]

在污染源方面,农用施肥一直是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耕地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从 2004年的300kg / hm2增长到 2010年的 460kg/hm2,年均增长率达5.49% 。相比发达国家 225kg / hm2的安全上限,我国化肥施用量远远超额。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 7%的中国消费了接近世界 1/3 的肥料,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7 倍。

除了农用施肥会让土壤重金属超标受到污染外,土壤的重金属还经常来源于废水。废水会慢慢进入土壤当中从而对土壤产生污染,其中,比较常见的污染元素有汞、镉、六价铬、铅和砷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污染元素将令土壤变得贫瘠且危险,并且如今又扩大的趋势,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同时,越来越多的环保企业(例如污水处理、废气处理方面的)都受到中央的监控,2016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名单中,共14312家企业。其中,国家重点监控排放废水企业2660家、废气企业3281家、污水处理厂3812家、重金属企业 2901家、危险废物企业1637家。

[换行]

从1985、2001和2006年的生活饮用水标准的对比分析来看,检测指标从35项到96项,再到2006年的106项,不断增加数量的同时,各项标准也都在提升。

4.1.5 下游需求旺盛,2020年预计达2000亿

膜产业已经被国家列入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十二五‘阶段每年的总产值增长率平均25%左右,这个增长势头将不会减弱。同时,工信部提出“十三五”我国膜工业发展目标是,年均增长率将达到或超过20%,故保守预测2016年突破千亿元大关,到“十三五”末产值规模再翻番,达到2000-2500亿元,膜产品出口产值每年超过100亿元。保守估计如下:

4.2 农村污水前景广阔,未来五年总规模268亿

4.2.1 排放量大,COD占比高,处理率远低于城市

COD(化学需氧量)与氨氮是我国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指标。根据环保部发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告》的统计,2011-2014年,我国农业源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远超工业源废水污染物排放量,在COD这项指标上,常年高于生活源废水污染物排放。2014年我国COD排放总量为2294.6万吨,其中农业源COD为1102.4万吨,占比48%;我国氨氮排放总量为238.5万吨,其中农业源氨氮为75.5万吨,占比31.7%。

[换行]

4、膜法水处理大趋势明显,农村市场成长可期

膜法水处理产业在这个时点放飞销量主要有四维度驱动:市场空间、技术、成本和政策。

4.1 成长阶段增速快,膜法水处理产业2020年达2000亿

4.1.1 膜技术处理范围更广,出水水质更佳

(1) 水处理膜技术优势明显,出水水质更好目前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包括传统沉淀技术、活性污泥技术、人工湿地技术、膜技术和磁分离水体净化技术等,这些技术分别适用于污水处理的不同领域或阶段。

(2) 水处理膜处理范围更广

根据膜孔径的大小进行分类包括深层过滤、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一共五种,每一种膜的孔径大小和和可以过滤掉的最重要的物质详细如表14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可对可见杂质到细小原子等污染物进行全谱系去除。随着孔径的逐渐缩小,技术含量不断提升。

[换行]

4.1.2 膜材料成本持续下降,性价比高于传统污泥法

国产膜技术快速突破,以RO膜为例价格持续降低。

以目前常用的MBR(膜生物反应器)和CMF(连续膜微滤膜技术)技术为例。MBR以高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20%左右的总投入,使占地面积省50%、出水水质更好、污泥更少、水资源和其他能源更容易回收利用。

以2万吨日产能,运营20年的污水厂为例,CMF、传统污泥法和MBR的总投入分别为1亿、1.24亿和1.57亿元,可和其他技术混合使用降低整体成本,已获得大范围的使用。从整体效益看,膜技术性价比更高。

4.1.3 膜材料应用率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行业30%每年增长

在全球范围,膜材料在水处理市场的占比2010年就达到28%,而我国在2015年还不超过10%,且中国人均水资源并不丰富,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目前世界膜材料市场规模的增长率为每年8%左右,而中国近几年的增长率则为30%的增长,势头惊人。

4.1.4 连续5个五年规划连续重点推动膜技术

连续5个五年规划战略性推动膜产业发展,《高性能膜材料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更是提出十二五期间将5-8种关键膜材料国产化,到2015年将膜材料产业发展成为千亿产业;《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攻关高性能水处理膜材料,推动膜材料在环保行业的应用。目前,十三五规划也已明确膜材料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