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成都府南河综合治理经验与问题,府南河

概况

成都府南河是崛江流经成都市区并环绕市中心的两条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属都江堰灌区,长江水系。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汇合后称府南河。两河流经城区段全长29km,具有灌溉、供水、航运、排水、泄洪、娱乐等多种功能,对成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人口激增、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致使府南河泥沙淤积严重,河堤风化,河岸跨塌,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府南河具有的功能大多丧失,除洪期仍有一定排洪能力外,全年大部分时间均为排污纳垢的河道,逐渐变成了一条臭水沟。为改善府南河的状况,1994年,成都市从河道整治、污水截流、道路工程、滨河绿化、旧城改造等五方面对府南河进行全面的治理。

府南河一角

治理措施

1.河道整治新建河堤,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新建桥梁,将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的标准。

2.截流污水沿府南河两侧铺设排污干管,将两岸污水截流纳入南郊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将其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府河。

3.建设道路沿府南河内侧形成14.79千米长的内环路,道路面积约32万平方米。此外沿河有宽16米防洪通道,沿府南河外侧形成8.6千米长的道路。

4.绿化滨河形成以巴蜀文化为内涵的滨河绿化带,呈现不同地段,各具特色的滨河绿化圈。

5.改造旧城将河道两侧污染严重工厂迁至规划工业区。

6.修建旁路湿地系统结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水景设计追求生态化和自然化,修建了成都活水湿地公园。用水车取府南河污水,泵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设置尼龙填料,以提高处理效果。污水经厌氧微生物消化和处理后,除去大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出水经卵石曝气沟流入兼氧塘。在兼氧塘中种植凤眼莲、浮萍等漂浮植物和少量鱼草,并养殖少量耐污鱼类。经兼氧塘水生生物净化处理后,出水通过暗管流入设有三级稳定塘和二级植物床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植物塘床系统

[换行]

概况

成都府南河是崛江流经成都市区并环绕市中心的两条河流府河、南河的合称,属都江堰灌区,长江水系。府河进入成都市区后绕城北、东而流,南河绕城西、南而流在合江亭处汇合。汇合后称府南河。两河流经城区段全长29km,具有灌溉、供水、航运、排水、泄洪、娱乐等多种功能,对成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由于人口激增、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日趋陈旧,致使府南河泥沙淤积严重,河堤风化,河岸跨塌,河水受到严重污染,府南河具有的功能大多丧失,除洪期仍有一定排洪能力外,全年大部分时间均为排污纳垢的河道,逐渐变成了一条臭水沟。为改善府南河的状况,1994年,成都市从河道整治、污水截流、道路工程、滨河绿化、旧城改造等五方面对府南河进行全面的治理。

府南河一角

治理措施

1.河道整治新建河堤,加固河堤,疏浚河道,新建桥梁,将1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提高到200年一遇的标准。

2.截流污水沿府南河两侧铺设排污干管,将两岸污水截流纳入南郊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将其处理达标后再排入府河。

3.建设道路沿府南河内侧形成14.79千米长的内环路,道路面积约32万平方米。此外沿河有宽16米防洪通道,沿府南河外侧形成8.6千米长的道路。

4.绿化滨河形成以巴蜀文化为内涵的滨河绿化带,呈现不同地段,各具特色的滨河绿化圈。

5.改造旧城将河道两侧污染严重工厂迁至规划工业区。

6.修建旁路湿地系统结合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水景设计追求生态化和自然化,修建了成都活水湿地公园。用水车取府南河污水,泵入厌氧池,在厌氧池中设置尼龙填料,以提高处理效果。污水经厌氧微生物消化和处理后,除去大部分悬浮物和有机物,出水经卵石曝气沟流入兼氧塘。在兼氧塘中种植凤眼莲、浮萍等漂浮植物和少量鱼草,并养殖少量耐污鱼类。经兼氧塘水生生物净化处理后,出水通过暗管流入设有三级稳定塘和二级植物床的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植物塘床系统

[换行]

值得借鉴的经验

该工程包括截污、治污等环保工程、道路管网工程和安居工程。首先,将河道两侧污染严重的工厂迁至规划工业区,并对河道两侧占全市60%的低洼棚户、破旧危房进行拆迁,减轻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府南河水体的污染。其次,沿府南河两侧及西安路、北巷子、王爷庙、红星路等处铺设排污干管,将两岸污水截流纳入南郊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将其达到国家三类水质标准,再排入府河,府南河水质有所改善。再次,借府南河改造之际,改善了市区交通、建设热水、供水、供气管、供电、通讯线等基础设施,提高市政设施水平。

现在的府南河河面整洁,但水质依旧不佳

观点

府南河整治规划涉及防洪、环保、道路管网、绿化和文化等六个方面,虽然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但其侧重点仍然是提高河流的防洪能力、增加道路交通、完善市政设施、实施安居工程和滨河绿化工程,并没有充分考虑自然河流的有机结构及其生态功能。

由于将河堤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一下子提高到200年一遇,河流缺乏自然发展和适应过程,只是通过高筑堤坝等水利工程进行防洪,缺乏对河流湿地、河岸带的恢复与重建,河流自身的防洪能力完全不能发挥。这样,不仅不能增加河流的抗洪能力,相反降低了河流对水流的调蓄功能和对地下水的补给,滨水驳岸的生态性和亲水性几乎丧失。而且,当年的改造工程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来解决府南河存在的众多问题,使得整个治理工程不能有机结合,治理后期又出现很多其他的问题,致使至今府南河污染问题依旧存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