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人机协同,从RPA+AI理解人机协同系统三层架构,人机协同

事实上,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度来看,人机协同也是在AI彻底替代人类工作之前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是让机器模拟人类的感知,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与决策。先不说最终能否实现这个目标,即便能实现,以现在的科技而言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但AI发展到现在这个节点,完全可以让很多的生产工具成为认知型工具,帮助企业高效运营。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现在确实也迎来了数字化技术的大爆发,对更高效的生产工具有着强烈需求。这种情况下,融合AI的各种智能增强工具与人类协同工作逐步成为主流。正是因此,IDC所定义的人机协同价值也就表现在:技术与智能机器将重塑现有工作方式,将可自动化的工作交由机器完成,让人类能够更好地着手于创新性工作,从而使得企业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综合因素影响下的人机协同系统三层架构

从人机交互的发展来看,在技术发展、生产经营、信息孤岛、流程桎梏、人力瓶颈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之下,人机协同的模型架构也在向三层架构演变。同时,三层架构也代表着人机协作发展的三个阶段。

首先,需要一个能帮助人们工作的自动化工具,这是人机协同的基础。人力职员使用自动化工具进行工作,很多工作流程都可被自动化替代,工作效率提高。

这一点很好理解。从使用算盘到计算器再到电子计算机,这个进程中人们早已体验到了自动化任务处理的好处。而一些软件譬如微软office套件中的很多自动化功能,则能够帮助办公人员节省大量时间。初步的人机协同,仍旧需要人们进行大量业务操作。其次,需要更多的先进技术融入自动化工具,让自动化工具实现智能运作,适应更多工作场景,进一步增效降本。软件自动化功能可以节省时间,但软件多了同样会耗费时间,甚至在多种软件之间转录数据,错误、不合规等操作还会成为员工的工作负担。同时,单纯的自动化工具也会受很多规则限制,无法在复杂的场景中使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结合AI、大数据、云计算等更多技术,让自动化工具能够做在企业经营的业务流程中无所不在。这一点,可以拿RPA举例。过去的RPA是单纯的自动化工具,只能应用于简单重复且基于规则的业务流程,对于一些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束手无策。但现在不一样了,AI技术让RPA冲破了这个束缚,可以应用于更多业务流程,再加上数据挖掘、智能认知等功能,RPA的应用场景从固定式变成了机动性,大量应用场景正在不断被发掘。第三,具备亲和力,最好能够做到人人可用。对于人机协同系统而言,自动化工具更智能更完善不是重点,更重要的是这套系统能否轻松上手,能够将使用标准做到人人可用将是最大的成功。最好能够像使用手机等工具一样简单应用,对个人而言节省学习时间,对企业而言能够快速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反之,如果你做出来的人机协同工具,功能和适用性等各方面领先,却需要为数不多的专业人员操作,肯定是难以大量推广的。单是专业人员费用这一项,就会让很多企业望而生畏。所以,研发人机协同系统很重要,但研发出人人适用的人机协同系统更重要,足以关联协同厂商的未来发展。人机协同应该是一个“普惠”性的存在,应该是人人都能用的。

三层架构看人机协同系统RPA+AI

如今,在业务流程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领域、人机协同领域,包括投资领域,RPA算的上是当红炸子鸡。RPA之所以被人机协同领域重视,不只是因为它在业务流程自动化领域的抢眼表现,更在于RPA与AI融合后的认知自动化,完全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机协同系统,它比AI+集成自动化等方式更加高效与便捷,并且投入更低。

结合上面所提的人机协同三层架构,从人机协同未来发展趋势、必然性与重要性而言,一款合格的RPA+AI人机协同系统,至少也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要具备易用性,需要触及更多的人群。简单的讲就是,任何人接触到RPA都能快速上手。

从技术上来看,简单编程甚至无需编程的低(无)代码,可以任意拖拽与组合的功能模块,所见即所得编辑模式,都是RPA+AI产品不可或缺的。同时,端到端、千人千面等能够提高用户体验的技术,也是加分项。

第二,更高的智能化程度,与AI技术融合及应用决定了RPA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越强人机协同能力也就越强。这一点主要体现于RPA能否处理更多业务流程以及能否适用于更复杂的场景。技术上,智能分析与数据挖掘是探索与发现业务流程的基础,OCR、NLP等技术则是非结构数据转化为结构数据的根本,机器学习则有助于RPA更多的了解用户行为,帮助企业建立更适合的流程优化方案。此外,能否快速将AI能力融入任意业务流程,也是考验RPA+AI的重要指标。第三,较强的适配能力。一套基于RPA+AI的人机协系统,跨平台的能力决定了其能否应用于更多场景,同时这也是对RPA厂商技术能力的考验。能够跨Windows与Linux两大系统平台,就意味着这套系统不但能够应用于工作前端,同时也能应用于后端服务运维。如果能应用于手机系统,就能为用户提供更多便利,无疑人机协同的能力也将大增。结合王吉伟频道的以上分析,AI+RPA分论坛上云扩科技创始CEO刘春刚发布新产品时用的这个模型,大家感觉如何?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