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百科】常用输电线路基本概念,档距

1 引言 对刚刚接触输电线路的工作人员经常遇到一些基本概念,但往往不清楚具体含义。故此梳理了一些比较常见的基本概念,以供参考。  2 常用基本概念 1.设计气象三要素:风速、覆冰、温度。 2.输电线路结构形式:架空输电线路、电缆输电线路、线缆混合输电线路。 3.架空输电线路组成:导线、避雷线(地线)、绝缘子(金具)串、杆塔、基础、接地、拉线、通信线、防护金具等。 4.电缆输电线路组成:电缆、终端接头(敞开式、封闭式)、避雷器、中间接头(绝缘接头、直通接头)、接地箱、接地引线、支架、监测装置、防火防盗设施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电缆线路由电缆本体、附件、支持及防护设施构成。 5.档距: 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称为档距。工程设计中常遇档距:连续档(距)、孤立档(距)、水平档距(风力档距)、垂直档距(重力档距)、极大档距、极限档距、代表档距(规律档距)、临界档距、次档距等9种常用档距。 5.1连续档(距):由两基耐张杆塔及其中间若干(至少一基)直线塔构成的档距。 5.2孤立档(距):两基耐张杆塔之间没有直线杆塔,其档距称为孤立档(距)。 5.3水平档距(风力档距):杆塔两侧档距的算术平均值,通常用来计算杆塔水平荷载。 5.4垂直档距(重力档距):相邻两档距间导线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用来计算杆塔垂直荷载。 5.5极大档距:在一定高差下,如果某档距架空线弧垂最低点的应力恰好达到许用应力,高悬挂点应力也恰好达到规定的悬挂点许用应力,则称此档距为该高差下的极大档距。 5.6极限档距:通过放松架空线所能得到的允许档距的最大值称为极限档距。 5.7代表档距(规律档距):通常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张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规律档距。 5.8临界档距:两个及以上气象条件同时成为控制条件的档距称为临界档距。 5.9次档距:间隔棒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次档距。 6.呼称高:塔脚板至下横担下表面的距离。 7.弧垂(弛度):电线上任意点至电线两侧悬挂点的连线之间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弧垂或弛度。 8.限距:导线对地面或对被跨越设施的最小距离。 9.线(相)间距离:架空输电线路相间导线的最小距离。 10.分裂间距:分裂导线子导线线间的最下距离。 11.架空地线保护角:地线对导线的保护角指杆塔处,不考虑风偏,地线对水平面的垂线和地线与导线或分裂导线最外侧子导线连线之间的夹角。可正可负可为零。 12.高海拔地区:海拔高度不小于1000米的地区。 13.摇摆角:悬垂绝缘子串在风力作用下偏离铅垂位置后与铅垂位置的夹角。 14.风偏角:导线受风力作用后偏离铅垂位置,顺线路方向看时,导线偏离铅垂位置的角度称为风偏角。 注:摇摆角与风偏角是不同的概念,一些教材及设计人员对此区分不够清楚。 15. 垂直档距系数(Kv值):杆塔垂直档距与水平档距的比值。 16. 水平档距利用系数:某一塔型实际使用水平档距之和与该塔型允许使用的最大水平档距之和的百分比。 17. 水平档距综合利用系数:所用塔型实际使用水平档距之和与各塔型允许使用的最大水平档距之和的百分比。 18.爬电距离(泄漏距离):在绝缘子正常施加运行电压的导电部件之间沿其表面的最短距离或最短距离之和。 19.爬电比距: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绝缘子两端运行电压(标称电压)的比值。 20.统一爬电比距:绝缘子的爬电距离与绝缘子两端最高运行电压有效值的比值。 21.击穿:绝缘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发生剧烈放电或导电的现象称为击穿。 22闪络:不同电位的二电极在高电压作用下,气体或液体介质沿绝缘表面(沿着固体介质和大气交界面)发生的破坏性放电现象。 22.干弧距离(电弧距离):正常施加有运行电压的两电极间沿绝缘子串外部空气的最短距离。 23.被保护泄漏距离:不直接承受阳光、风、雨等自然因素作用的绝缘表面的泄漏距离。 24.电线悬垂角:在电线悬挂处,电线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25.初伸长:蠕塑伸长使导(地)线产生永久变形,即拉力除去之后,这部分伸长仍不消失,这在线路工程中称为初伸长。 26.耐张绝缘子串倒挂(上扬):耐张绝缘子串在常年运行情况下出现的上翘现象。 27.雷区的定义: 27.1少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不超过15d或地面落雷密度不超过0.78次/(km?*a)的地区。 27.2中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15d但不超过40d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0.78次/(km?*a)但不超过2.78次/(km?*a)的地区。 27.3多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40d但不超过90d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7.78次/(km?*a)但不超过7.98次/(km?*a)的地区。 27.强雷区:平均年雷暴日数超过90d或地面落雷密度超过7.98次/(km?*a)以及根据运行经验雷害特殊严重的地区。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