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啃硬骨头的学科带头人——记石油科技之星宋新民,宋新民

乘宋新民回京办事的空隙记者“逮”住了他,从2002年4月到吉林油田挂职副总工程师的宋新民,现正在“超期服役”。对此他说,这两年在吉林油田工作受益匪浅,许多科研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应用,为提高我们在油田开发方面的技术水平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宋新民是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开发研究所的研究人员,1995年他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进入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1997年出站。之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油气田开发研究之中。他工作朴实,勤于钻研,被大家誉为敢啃硬骨头的学科带头人。在他获得的众多奖励中,我们看到了这样几个对中国陆上石油开发产生较大影响的成果:一是低渗透油田高效开采技术,这个被行家称作世界级难题的研究项目,曾令很多研究人员生畏。宋新民在近几年新发现储量特低渗透的比例越来越大、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低渗透开采技术尽快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勇敢地接手了这个项目。他在反复研究中找到了影响低渗透油藏开发的症结后,与长庆、吉林、大港、玉门等油田科研人员一起展开攻关。首先是针对低渗透油田流动性和渗透性差的特点,实施了以压裂技术为主的油层改造,然后再辅助超前注水、简化地面集输流程等一系列技术措施,使低渗透油藏开发走出了产量低、效益差的困境。为降低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本,宋新民还建议钻井过程中,技术套管应在适当位置下,最大限度地下到最浅的位置。对产量低的油井,采取捞油的方式进行生产等,使地面投资大幅度减少。吉林的英坨、大情子油田等低渗透油田依照他们的研究成果先后投入开发,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再如,玉门青西油田也是低渗透油田,开发投产不久就出现产量一度下滑,宋新民闻讯后便在2000年春节期间带领科技人员深入玉门油田,经过4个多月的研究,他们提出一个全新的勘探思路,建议玉门油田将开发主战场向昆仑山转移。玉门油田按照他们的建议部署工作,结果在昆仑山找到了更为丰富的油藏,油田产量不但出现回升,并向着年产重上百万吨的目标挺进。宋新民主持完成的“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技术”科研项目,不但为集团公司整体效益提高作出了贡献,而且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获集团公司技术创新特等奖。

新疆发现的小拐油田因储层复杂而被集团公司立项,宋新民担任了项目负责人。为了争取时间,他带领项目组奋战在克拉玛依岩心库,连续20多天每天工作近20小时,和技术人员一起分析岩心,直至研究出小拐油田的储层规律。新疆油田的领导被他们的工作精神所感动,号召油田科技人员向他们学习。宋新民和技术人员一起完成的“新疆小拐油田储层评价和地质建模方法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年,宋新民坚持深入油田做研究,足迹遍及准噶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松辽盆地。1999年春节前,他在对伊朗西南部扎格罗斯山区进行野外地质调查时,翻山越岭,认真考察,获取了研究裂缝的构造成因和分布规律等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大年三十怱忙回国的宋新民,初一就坐在办公室开始研究。这其间赶上亲人去世,他都没有顾上回去探望。

宋新民的突出表现,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称他是中国石油年青知识分子中的楷模。他在2001年和2002年当选集团公司先进工作者、集团公司直属机关“十大杰出青年”、集团公司“优秀青年”。

宋新民:实践无止境

获得勘探院首届“石油科技之星”这一殊荣,我心情无比兴奋和激动。回顾过去,我和我的同事们虽然在低渗透油田开发等方面通过攻关及实验,已形成了一套油气富集区筛选评价、流体和隐蔽性油藏的识别、有效的油层改造、裂缝与井网的优化配置、保持高地层能量的早期(超前)注水和尝试性的注气技术,并通过实践取得了成功,为整个低渗透油田的认识和勘探开发实践作出了贡献。但实践没有止境,发展未有穷期。面对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新形势,我深感作为一名石油科研人员肩上所负担子之重。

多年来的科研生产实践,使我认识到石油工业永远都是一项进攻性的事业,以后,我将更多地参与到现场,一方面增加对石油工业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和一线的专家能有更多对话的机会,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