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找准发展方向——访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志波,林志波

1月6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能源行业和能源企业将如何迎接这场变革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过程中找准方向,实现高质量发展?记者近日就相关问题专访了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董事长林志波。

能源行业应立足“新要求”锻造“新优势”

记者: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您认为能源行业应如何落实这一要求?

林志波:能源行业要在实现“双碳”目标任务的过程中锻造新竞争优势,至少要先进行四个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快健全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国家统一电力市场,进一步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明确以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增量配电网、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快形成以储能和调峰能力为基础支撑的新增电力装机发展机制。

二是加快推进能源电力源头的多元化、多样化。加强各类清洁低碳能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并重发展。

三是抓紧制定能源燃料与能源材料在能耗“双控”与碳排放“双控”上的差别政策与实施细则。

四是研究建立电力市场与碳交易市场之间的协同机制,稳妥处理我国产业发展成本与国际竞争力问题。

“三管齐下”培育企业绿色发展竞争力

记者:公司在推动“双碳”目标任务实现的过程中,如何培育新竞争优势?

林志波:我们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主要从下几方面着力:

一是助力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2021年,公司组建南网碳资产管理公司,出台“双碳”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聚焦碳实业、碳服务、碳金融布局业务,分阶段统筹落实40项重点举措。目前,碳资产公司已经进入实质化运作阶段,正在推动完善电碳市场耦合机制,并已实现林业碳汇及绿电交易撮合业务零的突破。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电力市场、碳市场、绿证市场衔接,通过市场间的协同运营,形成合力,发挥综合调控作用;推动改变目前各类分散市场互联互通互认机制缺失的现状,更有效发挥碳排放约束机制与市场的价格信号发现、传导机制作用;探索电碳产品互认联通机制;构建电碳市场环境下不同类型环境权益产品体系间的流通规则、核算体系等方面的联通和衔接机制,理顺环境权益认证体系。

二是努力实现投资、运营双轮驱动。我们把公司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具体投资过程中,公司加快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持续推动充换电基础设施规模化发展,坚持管制与新兴业务同步发展,推动完善充电服务网络。我们加强与交通、石油石化等具有优势资源的企业合作,“建购并举”推进优质充换电站点建设;加强有序充电、车网互动(V2G)技术的应用推广,聚焦核心区域公共站点,推动超级快充站建设,打造示范站、旗舰站;加快推进用户侧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积极开展储能多场景综合应用,拓展共享储能、光储充一体化、用户侧智慧用能服务等多种商业模式,积极参与电网需求侧响应,实现削峰填谷;围绕“双碳”目标,扎实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建设分布式储能,助力电力保供。

三是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公司转型升级。用数字化技术完善运营指标看板,准确追踪数据,真实反映业务发展状态,进一步规范运营管控模式;运用数字运维技术,远程运维充换电设备,锻造新能源汽车服务核心竞争力;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打造更丰富的电力大数据产品,进一步释放数据资产价值;推动数字技术在变电无人巡检、新能源服务等领域深度应用,形成一系列可复制、有竞争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

“源网荷储”互动市场或成新型能源体系中的蓝海

记者: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您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哪些产业或领域将迎来发展机遇?公司是否有相关布局?

林志波:我认为最大的蓝海在“源网荷储”互动这个广阔的市场。

就南方电网产业投资集团的实践来看,一方面,公司把握负荷侧电能替代这个产业的发展机遇,发展了用户侧能源服务相关新兴业务。

在工业领域,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光储、光储充换一体化项目,探索运营多能互补、多能联供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可就近向产业园区或企业供电。

在建筑领域,公司通过投资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推行绿色用能,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

在交通领域,公司依托V2G技术有望建成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好的分布式储能系统。如果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完成电气化转型,预计3亿辆新能源汽车储能容量超过200亿千瓦时;充电场站和新能源汽车用户有望全面参与电力现货、绿电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氢燃料电池汽车在我国也将继续得到政策和产业支持,2025年我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

另一方面,我们把握“源网荷储”协同互动这一行业发展趋势,布局了推动“源网荷储”各环节升级改造、高效协同的储能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和智能设备业务。

随着我国“双碳”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电源侧和负荷侧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逐渐成为主体电源。预计到206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过60%,煤电将转变为调节性电源。在这种情况下,电网侧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数字化、智能化和安全稳定水平,以适应发电侧和用电侧结构的革命性变化,相关的新能源技术服务、煤电灵活性和清洁化改造等试验检测业务、电网智能化相关设备业务将迎来巨大增长机遇。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储能技术服务业务也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十四五”时期新增市场规模约800亿元。

我们紧紧抓住上述产业发展机遇,通过投资南网科技公司,在储能、试验检测和智能设备业务方面构建了坚实的技术领先优势。

此外,电力大数据的商业价值挖掘也大有可为。电网是所有企业都能够接触到的供应链“链主”企业,因此能够和所有制造业企业建立起信息流和业务流关联。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信息流,公司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南网融e”和“南网e链”,能够深入了解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建立征信档案。银行也可以通过电力数据加深对这些中小企业的了解,从而找到一个很好的征信参照,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截至2022年12月底,“南网融e”和“南网e链”已经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邮储银行等15家金融机构携手,服务约3.8万家企业,累计向用电客户及供应商提供低成本融资169.5亿元。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