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东油田:“云端”涌出大智慧,冀东油田

冀东油田作为集团公司A6系统首批试点建设单位之一,通过云平台建设将油田信息化与勘探开发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一体化业务协同研究——A6建设项目应用方案示意图
10月16日,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评价研究室主任张博明在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及应用平台(A6)上,打开南堡401X16井“数字井史”模块,从井位设计到钻井、录井、测井、试油(气)、生产,全生命周期资料一目了然,图文并茂地展现在他眼前。 冀东油田作为集团公司A6系统首批试点建设单位之一,持续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及应用平台建设、相关数据治理工作,通过云平台建设将油田信息化与勘探开发业务深度融合,实现了跨专业、跨部门、跨单位的一体化业务协同研究。目前,平台一期建设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顶层设计创新驱动 勘探开发是石油企业的龙头和命脉。油田企业从勘探开发到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相互配合、协同攻关,油田勘探开发信息使用频率高、反复应用次数多,涉及的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大、处理难度大。 2017年,根据集团公司“共享中国石油”战略部署,冀东油田成为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及应用平台(A6)建设试点之一。长期以来,冀东油田以各项业务板块为主体,以具体的业务本身为载体,以业务提升为需求,打造智能应用平台,搭建能够持续更新、升级完善的业务模型,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智慧油田。 “尽管目前面临的难题很多,但我们认为,勘探开发一体化管理、多专业协同研究的需求更为迫切。”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刘伟介绍,“平台搭建后,勘探开发工作的一体化协同研究效率将得到有效提高。” 按照行业价值链划分业务流程,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应用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三维综合业务分析模型等构建平台,在推动数据共享的前提下,促进业务流与数据流的有机融合,力求实现勘探开发一体化、动静态数据一体化、科研生产一体化、管理经营一体化的深度融合,将油田各业务有效地组织起来,构建“功能完备、工具先进、应用畅通、操作便捷、成果共享”的勘探开发智能协同研究平台,提升勘探开发科研质量及效率,真正实现了“研究智能化”“决策智慧化”,有效推进了冀东智慧化油田建设与发展。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勘探开发研究全生命周期节点及特点分析,设计构建以项目管理为主线,按研究、决策、支撑主题,规划设计模块22个。在油田生产层面上,建立了数据服务、大数据分析、数据集成、数据治理四大数据工作环境,保障了上游业务数据通、类型全、质量准、分析快。 以点带面重点推进 油田科研生产工作,需要大量数据为基础支撑。冀东油田始终保持“智慧油田”建设远景目标不偏航,以满足智慧油田数据需求为工作方向,秉持“谁产生谁负责,谁使用谁监督”的数据治理原则,对科研生产的各类数据进行整合,促进各类业务数据在平台上自动流转、逐级审核、环环相扣、相互监督。 全面开展数据资源建设,摸清数据家底、整合数据碎片、打通信息孤岛,确保数据“源点唯一、一次采集、多次复用”,完善油田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保障数据归属明晰、质量可控,实现数据高度集成和充分共享。 勘探开发研究院共梳理出规划部署、物探研究、地质研究七大领域、33类业务、103项工作,开展了19种数据类别的数据治理,进一步促进数据这一“血液”在油田勘探开发中循环畅通。 冀东油田按照“统建导向、用户主导、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协同创新、急用先建、小步快走、滚动完善”的建设思路,遵循“两统一、一通用”原则,按照“统建+配套”模式,突出信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重点推进勘探开发智能协同研究平台建设工作,在系统前端以基本生产单元过程控制为核心功能的生产管理系统、重点实现对基本生产单元的过程控制和管理、后端以油气藏经营管理为核心功能的决策支持系统,这三个建设阶段已取得阶段进展,正朝着“研究智能化、决策智慧化”的预期目标稳步前进。 截至目前,物探研究、测井研究、地质研究、井位研究4个研究模块,井位审查决策模块,数字井史辅助模块等6个功能模块已基本建成;平台集成了Geoeast、Jason等专业软件7款,开发成图、报表、计算和辅助类常用工具四大类、8亚类、136款。虽然功能还需不断完善,但“应用畅通、操作便通、业务融通”的“三通”共享生态雏形已初步形成,基本具备了提高效率、提升质量的平台基础。 提质增效服务生产 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攻关团队技术人员马晓丽在业务协同平台应用后切身的体会是:以前需要反复查询、多次沟通的数据,现在只需登录平台就能找到;以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手工录入、进行整理或格式转换的数据。现在只需轻点“导出”,即可自动提取全面详细的数据。各专业数据都能在其中找到并共享使用,大大减少数据准备的时间,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分析与研究上。 A6系统搭建多学科共享的海量信息平台,实现了专业软件集约化管理,可以将数据一键推送至不同类型的勘探开发软件中,实现了数据快捷加载,软件一键启动。对地震、地质、沉积、储层等多方面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减少不确定性,实现多学科一体化研究,从寻找油藏、认识油藏到开采动态形势分析、方案预测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在这个协同平台上,各专业科研人员可以进行计算、统计、研究、分析等操作,实现地震、地质、测井、开发动态等多专业成果信息的综合,进行一体化协同研究,并可以相互检查各项成果,不必依赖不同的软件环境。”冀东油田二级专家刘晓说,“现在可以多岗位、多学科、多部门人员一同在线上研究,研究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协同化,将线下研究过程转移到线上来运行,实现了研究过程的集约高效管理。” 在油气层识别时,以往采用第三方工具,功能分散,图版研究及应用烦琐。目前全新开发,功能集成,样本点相互甄选,图版研制过程可视、交互、便捷,运用指导南堡32-斜3033井生产,日产油39.46吨,不含水,得到了生产印证。 目前井位审查时,以往多采用PPT、纸质图、数据表等形式展示各类成果及基础信息,信息化程度低,审查效率低。随着平台功能的进一步完善,软件的丰富,科研人员将根据区带概况、目标落实、井位部署、风险分析,实现相关成果、图件等信息的在线展示,信息的导航查询、在线分析、图表联动等功能将得到进一步丰富,审查效率也将得到提升。 勘探开发协同研究平台基于统一数据库、统一技术平台,利用支撑勘探生产、开发生产、协同研究、经营管理及决策等诸多集成应用,将技术人员从繁复的数据准备中解放出来,促进科研技术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地质研究、方案优化等工作上来,提高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全面推进“工作流程可视化、工作模式标准化、工作过程协同化、工作方式一体化”,加速智慧化油田建设。 专家观点
周凤鸣(冀东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在数字化、信息化向智慧化迈进的新时代,尽管国内一些油气田企业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上与国外石油公司的差距不大,但是在勘探开发数据一体化管理、多专业应用协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集团公司勘探开发业务统建系统及各油田公司自建系统,存在缺乏统一开发管理平台、数据库大多按专业分散建设、数据的跨专业共享较为困难、多学科协同难等不足。针对以上不足,集团公司结合“十二五”信息规划,提出了“共享中国石油”发展战略,建设统一的上游数据库系统,搭建统一的技术平台,规范应用系统开发,满足上游业务数据共享、专业软件集成共享的需求;以统一数据库、统一技术平台为基础,全面统筹开展勘探开发、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等协同研究和综合应用,全面提升业务运营能力。
冀东油田作为集团公司A6系统首批试点建设单位之一,牢固树立“将智慧化油田建设作为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这一理念,从提升勘探开发一体化协同研究及管理水平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应用系统建设、软件应用现状、业务工作现状等多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需求分析,开展一系列流程梳理、功能确认、讨论调研、方案审查,最终形成实施方案。
冀东油田A6平台建设按照总体规划,秉持“急用先建、边用边建、滚动完善”的思路,分3期推进,首期实施规划部署、地质研究、井位研究等6个研究模块,1个井位审查决策模块和1个数字井史支撑模块。下一步,将加强示范应用建设,促进功能滚动增加及完善,打造智慧油田的新典范。

相关推荐

最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