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定地震和该地水电站集群,究竟有没有关系?川人付出不应被忽视,鲜水河

泸定地震发生后,我按往常习惯去查阅背景资料,谁知这一查,竟找到了一篇2005年发表的地震相关论文,文中所述可谓是石破天惊。当时读罢我便呆立半晌,然而良久之后,我却只能是一声叹息。

第一、鲜水河断裂带

地震难以预测,这一点早已在全世界形成了共识,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对此都有足够的理解和认识。

但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中国,却有一处地方却被全球地质专家公认为极有可能发生强震,这便是位于泸定、康定以及雅安石棉县等地的“鲜水河断裂带”。

而本次泸定地震,震区正好与“鲜水河断裂”所在区域高度重合,若无意外,这次造成泸定地震的元凶很可能就是这个著名的断裂带。

图上蓝色箭头所指的"丫"字左上部分即为鲜水河断裂带

“鲜水河断裂带”一直是中国地震学界最重要的研究重点之一,原因很简单,历史上此地曾多次发生强震。

在1973年以前的150多年,这里一共发生了10次7级以上的地震,平均每隔10-15年就会发生一次,但在1973年2月6日的甘孜炉霍县7.9级强震后,至2022年近50年间再也没有发生过较大的地震。(《鲜水河断裂磨西段新发现地震地表破裂带初步研究》,四川地震,2020)

这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样的概率,我相信各位都很清楚。

时间拖得越久,“鲜水河断裂”积聚的能量就越大,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就越高,所以该断裂带一直是中国地震专家们的心头大患。专家们都知道那个地方未来一定会发生强震,但因为人类科学技术的限制,没法确定地点,也没法确定具体时间,更无法提前发出预警。

这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究竟何时才会落下,让中国的地震专家们可谓是寝食难安,因此1985年,国家地震局与四川地震局特意邀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一起来参详研究,希望能有所突破。(《中美联合考察鲜水河断裂概述》,国家地震动态,1987)

客观地讲,上世纪80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才刚刚起步,在地震研究上与美国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鲜水河,断裂带带来危险的同时,却也造就了鲜水河两岸的大美风光

我们邀请美国实验室来,一方面是为吸取人家的长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美国对这种情况有经验,因为在美国境内,有一个比“鲜水河断裂”情况更为严重的存在——圣安地列斯断层!

美国政府对这个断层可谓是伤透了脑筋,这个断裂带贯穿了全美最精华的地区加利福尼亚州,全长达1287千米,洛杉矶和旧金山都在其范围内,为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两大世界级板块相互猛烈碰撞而成。

重点是,这个断层的终端区域已经有250年没有发生过地震了,现在它聚集的能量随时可能爆发。而据美国科学家多年研究,判断该断层一旦爆发,形成的地震震级最低也在里氏7级以上,若是能量一次性释放,震级甚至有可能达到8级以上。

美国人对这个断层有极大的怨念,好莱坞但凡是拍关于地震的灾难大片,片中发生地震的地点几乎都安排在加利福尼亚州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例如灾难片《末日崩塌》、《加州大地震》都是如此。

圣安地列斯断层和鲜水河断裂带都属于是积蓄的能量早该发生地震,但一直未发生的类型,所以当时请美国人一起来参详,也是想要借助对方的经验和数据。

以上,就是鲜水河断裂带的基本情况。这个背景极为重要,因为接下来本文要讲的,将是这个断裂带中的“磨西断裂”,如各位已看过新闻,那么应该知道这次泸定地震的震中,恰好就在磨西镇。

震前的磨西镇

第二、一篇2005年的硕士论文

2005年,此时距离08年的汶川地震还有3年,但就在这一年,一位年轻的硕士写了一篇论文,内容堪称惊心动魄,但遗憾的是,这篇文章当时似乎并未引起注意。

此文名叫《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区域地壳稳定性分区与评价》,作者署名赵德军。

我略微打听了一下,赵德军博士目前任成都理工大学副教授,是国内水库地震研究方面的专家,曾主持过《西藏体松布曲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评价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四川大渡河沙坪水电站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多个研究项目,此文为他硕士毕业论文。

赵博士在这篇论文里其实就重点说了一件事——大岗山水电站所在地将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而这个大岗山水电站的具体库址,恰好就在这次泸定地震震中的不远处。

大岗山水电站

为什么赵博士要研究这个课题呢?

因为大岗山水库的选址,距离鲜水河断裂带中的“磨西断裂”仅有短短的四五公里,同时未来水电站建成后,水库大坝将高达210米,总库容也将达到7.4亿立方米。

如此巨大的水库,而且又如此靠近“磨西断裂”,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水库蓄水后对当地地质的影响,尤其是要对“地震是否会对大坝产生破坏”这一课题进行科学评估,这也是赵博士选择此项研究的根本原因。

这篇论文非常长,全文连附录一起长达78页,实地考察、理论分析、专业数据分析等相关内容均包括其中,最终赵博士得出了一个结论——水库四周划分的四个区域中,“磨西区”的地壳未来将会呈现“不稳定”的状态!

赵博士这番表述可以说是相当委婉,但也表达出了他想表达的意思,地壳都不稳了,任何人都知道这是什么结果。

而在论文末尾的详细表述中,论文则明确指出:

在磨西与康定之间或在康定附近有可能正孕育一次大型的地震。

这是一个非常精确的预言,因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结果——17年后的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泸定县爆发6.8级地震,震中位置正是上面这句表述中精准点明的地点:磨西镇!

论文截图,注意文中标红线语句

换句话说,赵博士这篇研究论文准确预测到了预期中的“鲜水河断裂带地震”的实际发生地点,虽然地震发生的具体时间限于当前地震科学的技术限制无法得出,但这仍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与此同时,赵博士又在该论文的最终结论中进一步指出:

地壳形变数据表明鲜水河断裂带的东南段正处于应变积累阶段,倘若未来工程区西北康定~磨西断裂发生6又4分之3—7级地震,衰减大岗山大坝区的最大烈度为8度。

不光地点预测准确,连具体震级都预测得与实际情况相差无几,这位赵博士的专业水平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论文截图

但遗憾的是,赵博士的论文虽然指出了大岗山水库旁边的“磨西区”会“不稳定”,但当时还是硕士的他人微言轻,这篇论文并未得到重视。

当然,他本人的姿态也放得很低,只敢在论文的最后稍稍提上一句:因三大断裂交汇与磨西断裂的影响,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的稳定性已成为其能否修建的关键所在,本文的稳定性评价结果对工程的修建具有一定的、积极的参考价值。

是啊,一个尚未完全毕业的硕士,虽然他的这篇论文在今天看来几乎就是神作,但在当时,谁又会去关注他的研究的呢。即使他的研究在今天通过泸定地震验证已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但大岗山水电站这样的重大工程,又岂是当时他一个小小硕士的研究考察所能左右?

第三、四川人民的付出不应被忽视

连赵德军一个硕士都能看出的问题,我们那些地震专家们难道看不出来吗?

其实别说专家们了,就连我们这些非地质专业的外行都知道大型水库建在地质断裂带旁边不合适,这本来就是基本常识,何况还是在鲜水河断裂带这么敏感的地方修建。

但最终大岗山水电站还是建了,没有办法,四川是水电能源大省,肩负着“西电东送”支援东部经济发展的重任。

2009年4月,大岗山水电站破土动工,2015年水电站建成投产,年发电量超过110亿千瓦时。在大岗山历年发电量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送到了东部地区,点亮了东部的千家万户,支撑了东部企业的运行。

但付出的代价是,大岗山水电站被建成了世界上抗震级别最高的水电站,同时库区设置了共计8个地震监测点,有着国内水电站最为严密的地震监测系统。

一座大岗山水电站已是如此难搞,但我要告诉你,在此次地震震中的方圆50公里范围内,其实还分布着包括库区容量为2.2亿立方米的泸定水电站等其他三个大型水电站,以及170余座中小型水电站。

泸定水电站

如此密集的水电蓄水库群,几乎全都集中在“磨西断裂”乃至整个鲜水河断裂带的附近,其对地质结构造成的压力可想而知。

因此这次泸定6.8级地震主因虽然可基本认为是“鲜水河断裂”的地质活动所形成,但这其中到底有没有受水库群影响,还有此地的密集水库群是否是诱发地震的次要原因等等这些问题,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最终确定。

然而不管最后的研究结果如何,我们都要看到四川人民为了这些水电站的建设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四川的能源之所以能充足而又便宜的长期支援东部,其背后是四川人民对自身发展需求乃至对自身安全权利的部分让渡换来的!

赵博士论文中提到的大岗山水电站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在整个四川的河流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近4000座各型水电站。

大岗山水电站库区

这些水电站每年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支援了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建设,然而建设这些水电站的一切后果却是在由四川人民全部承担,建站之后,不仅要恢复因建设水电站被破坏的生态,还要妥善安排好水库移民的迁徙和生计。

除此之外,还有最为重要的一点,近十几年来四川各地频发的地震,难道就真的与那数以千计的各式水库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有没有关系,我想赵博士的论文或许已算是给出了一个参考。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